1972年的春天,广西的群山还笼罩在薄雾中,我背着行囊站在桂林某部队的大门前,胸中翻涌着难以言表的激动。

我叫赵志强,那年刚满二十岁,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理想应征入伍,被分配到41军121师362团1营3连。新兵训练的日子艰苦而充实,我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很快从同期新兵中脱颖而出,先后被提拔为班长、排长。

我们连队驻扎在桂林郊外的山区,营房依山而建,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松树林。

每天清晨,嘹亮的军号声划破山间的宁静,我和战友们迅速集合,开始一天的训练。

作为排长,我不仅要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还要负责带领新兵们适应部队生活。

那段时间,我常常因为训练到深夜而腰酸背痛,但看着新兵们一天天进步,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

新兵中有一个叫王铁柱的湖北小伙格外引人注目。他身高一米八多,体格健壮,军事动作干净利落,是块当兵的好料子。

但很快,这个看似优秀的兵却成了连队里最让人头疼的"刺头"。王铁柱性格倔强,说话直来直去,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和战友争执不下。

我记得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一次队列训练中,他因为动作标准被我叫出来做示范,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反而带着几分不屑。

"排长,这伙食是人吃的吗?"一天午饭时,王铁柱突然把筷子重重拍在桌上,声音大得整个食堂都能听见。

那天炊事班做了南瓜炖土豆,确实算不上什么美味,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部队伙食已经比许多老百姓家里强多了。

炊事班长李德福是个老实巴交的老兵,听到这话脸一下子涨得通红:"王铁柱同志,你有什么意见可以私下提,不要在食堂大声喧哗!"

"提了有用吗?这南瓜都炖烂了,土豆半生不熟,我们训练这么辛苦,就吃这个?"王铁柱不依不饶,声音反而更高了。

我快步走过去,严厉地批评道:"王铁柱!注意你的态度!部队伙食是统一安排的,你有什么意见可以通过正当渠道反映,而不是在这里闹情绪!"

王铁柱梗着脖子,眼睛里闪着倔强的光:"排长,我就是实话实说!"

"立刻向李班长道歉!"我提高了声音。

食堂里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们身上。王铁柱的拳头攥得紧紧的,我能看到他太阳穴上的青筋在跳动。

最终,他咬着牙挤出一句"对不起",然后转身冲出了食堂。

当天下午的训练,王铁柱明显心不在焉,几次动作出错。训练结束后,连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脸色阴沉:"赵排长,那个王铁柱今天又惹事了?听说他还想当逃兵?"

我心头一震:"逃兵?这..….我还不清楚。"

"警卫排的战士看见他晚饭后往营区后山方向走,背了个包,形迹可疑。被拦下询问时,他说想回家。

"连长拍了下桌子,"这种思想不稳定的兵,我看还是趁早退回地方算了!"



我脑海中闪过王铁柱倔强的面孔,不知为何,我总觉得他并非真的想当逃兵。"连长,给我三天时间,我来做他的思想工作。如果他还是不改,再处理不迟。"

连长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好,就给你三天。但记住,部队不是托儿所,不需要这种不服管教的兵!"

当晚熄灯后,我来到王铁柱所在的班排宿舍。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我看到他面朝墙壁躺着,肩膀微微耸动,似乎在抽泣。我轻咳一声,他立刻僵住了。

"王铁柱,出来一下。"我低声说。

营房后的空地上,夜风微凉。王铁柱站在我面前,眼睛红肿,但表情依然倔强。

"为什么想走?"我开门见山。

他沉默了很久,才闷声说:"这里没人理解我..….我参军是想保家卫国,不是来吃烂南瓜受气的!"

"就因为这个?"我有些哭笑不得,"王铁柱,你知道什么是军人吗?军人要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受常人不能受的罪!南瓜炖土豆算什么?真打起仗来,树皮草根都得吃!"

"我不是怕吃苦!"他突然激动起来,"我是..….我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我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到底怎么回事?"

在我不懈的追问下,王铁柱终于道出了实情。原来他家在湖北农村,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

参军前,他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能干,乡亲们都夸他有出息。可到了部队,他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处处受约束,心里憋着一股无名火。

"排长,我不是真想当逃兵..….我就是一时冲动.….."他低着头,声音越来越小。

我拍拍他的肩膀:"认识到错误就好。但你要记住,军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服从和坚韧。明天开始,我会特别关注你的表现,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第二天一早,我就在全排面前宣布了对王铁柱的处罚:连续一周负责打扫全排的卫生。我本以为他会抵触,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就拿起扫把干了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三天后,他又和同班的张建军因为争抢训练器材打了起来,两人脸上都挂了彩。

"赵排长,你这方法不行啊。"指导员刘明看到我苦恼的样子,递给我一支烟,"带兵不是驯兽,光靠严厉管束是治标不治本。"

我接过烟,深深吸了一口:"指导员,那您说该怎么办?这小子油盐不进啊。"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锁,关键是找到对的钥匙。"指导员吐了个烟圈,"王铁柱这样的兵,自尊心强,吃软不吃硬。你得先赢得他的信任,他才会听你的。"

指导员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是啊,我一直把王铁柱当成问题兵,想着怎么"修理"他,却忘了去理解他。

当天晚上,我又一次找王铁柱谈心,这次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讲起了我自己刚入伍时的糗事。

"你知道吗?我第一次打靶,五发子弹全部脱靶,被战友们笑话了整整一个月。"我笑着说,"当时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王铁柱惊讶地看着我:"排长你.…..也会这样?"

"当然,谁都不是天生的好兵。"我趁机说道,"铁柱,你身体素质好,军事动作标准,是个当兵的好材料。但军人不光要有过硬的军事素质,更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从那以后,我改变了工作方法,不再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经常找王铁柱聊天,讲部队的光荣传统,讲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训练中,我特意给他压担子,让他担任示范兵;施工时,我安排他负责关键环节。渐渐地,我发现他眼中的敌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渴望被认可的光芒。

一次全连五公里越野训练,王铁柱不仅自己跑出了好成绩,还主动帮助落后的战友背枪。连长在总结会上点名表扬了他,我看到他站得笔直,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排长,谢谢你。"训练结束后,王铁柱悄悄找到我,"要不是你,我可能早就被退兵了。"

我笑着捶了下他的胸口:"这是你自己争气。记住,部队是个大熔炉,只要你有心,就一定能百炼成钢。"

王铁柱的转变令人惊喜。他不再与战友争执,训练更加刻苦,还主动帮助班里的新兵适应部队生活。

那年年底的评功评奖中,他以全票当选为"先进个人"。站在领奖台上,他庄严地向军旗敬礼,眼中闪烁着泪光。

"排长,我入党申请书写好了。"一天,他兴奋地跑来告诉我,"我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我仔细阅读了他的申请书,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的情感。在党支部会议上,我详细介绍了王铁柱的转变过程,最终全票通过了他的入党申请。

宣誓那天,他穿着崭新的军装,胸前别着鲜红的党徽,庄严地举起右手。我站在一旁,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欣慰。

后来,王铁柱被提拔为班长,成为连队的骨干力量。每次看到他和新兵们打成一片,耐心细致地传授经验,我都忍不住感慨:当初那个差点被退兵的倔小子,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了。

王铁柱的转变让我深刻认识到,带兵之道不在于简单的命令与服从,而在于真诚的沟通和理解。每个战士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关键在于带兵人能否找到打开他们心锁的钥匙。

这段经历对我影响深远,在之后的军旅生涯中,我始终牢记这一点,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真心实意地关心每一个战士的成长。



1990年8月,我在团职岗位上转业到家乡县政府工作。离开部队那天,许多战友前来送行,已经升任连长的王铁柱紧紧握着我的手,声音哽咽:"老排长,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你放心,我一定会带好兵,像你当年带我一样。"

汽车缓缓驶离军营,我望着渐渐远去的八一军旗,心中百感交集。十八年的军旅生涯,让我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而这段经历中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像王铁柱这样的战士带给我的启示与感动。

如今,我已年过花甲,儿孙绕膝。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仍会想起桂林山间的军营,想起嘹亮的军号声,想起那些与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而王铁柱的故事,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我记忆的银河中,提醒着我:真诚与理解,永远是打开人心之门的金钥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