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花城侯佳宾。4月8日,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绚丽启幕,一边是游人共赏天香国色,另一边,坐落于定陶区仿山镇的菏泽市芍药繁育推广示范区(以下简称芍药示范区)内,150万株芍药含苞待放——较早的一批将于四月下旬盛开。

芍药示范区由定陶区招引菏泽市土地发展集团投资建设。市自然资源生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事成介绍,项目自去年开始建设,总建设期三年,一期占地1500亩,预计投资1.5亿元,计划种植牡丹、芍药共约150万株,品种300余个。


李事成介绍示范区基本情况。

一垄垄经过精心平整的芍药田绵延出目光尽头。站在田头看芍药,李事成的眼里全是怜爱和欣赏。“都说芍药和牡丹是‘姊妹花’。”他说,芍药和牡丹同属芍药属,花朵均大而艳丽,叶子形状相近,加上花期相近,所以常被一起种植。由于牡丹先开,芍药后开,共种可延长观赏期。

记者调研发现,菏泽芍药鲜切花经历了一个厚积薄发的发展过程,近年来产量、销量不断攀升,行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市场前景看好。定陶区立足资源禀赋,将芍药产业列为农业升级重点,变牡丹“一枝独秀”为牡丹和芍药“双花齐放”。以芍药示范区为典型代表,加快推动芍药鲜切花“切”出“美丽经济”。

2024年8月定陶区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提出“科技引领、品牌打造、产业链延伸”三大方向,支持示范区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现代农业园区转型,并计划拓展深加工领域,开发芍药药用、文创产品,进一步释放产业潜力。

当时,为促进芍药示范区项目落地,仿山镇政府成立专班,从土地整理到招标,再到开工建设及后续系列事宜,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据悉,项目将于今年秋季初见效益,收益期可长达15年。


芍药幼苗。

科技元素融入了芍药种植全流程。据了解,项目对标高标准种植管理模式,创新实施八重土地整理工艺,即玉米秸秆还田、深翻、深松、整平、精准施肥、播撒农药、旋耕、起垄,应用90cm×50cm科学垄距、株距定植技术等,并实现亩均800kg有机肥精准施用。李事成认为,此举树立了芍药业内种植新标杆,目前申报专利10项。

露天种植外,该项目还探索设施栽培、反季节催花技术,使芍药实现周年化产销。待芍药上市,芍药示范区将引入电商直播等新型销售渠道,实现鲜切花“上午采摘、下午发货”的快速供应链。

一个示范区,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多重动能。通过土地租金和务工双渠道,该芍药示范区也发挥了带动村民增收的作用,辐射带动周边逾千名农户参与产业链各环节,年人均增收将超万元。

产业发展“接二连三”。2025年菏泽牡丹节期间,定陶区推出“与花共舞 与春同行”休闲赏花游路线,将芍药示范区与周边牡丹园、玫瑰园等串联,形成特色文旅品牌。同时,通过举办商圣文化节、戏曲进乡村等活动,进一步激活“鲜花经济”的文化附加值,融合农业观光与历史人文的双重魅力。

一系列举措,是定陶区全力推动花卉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的缩影。据了解,未来定陶区将从加强要素保障,扩大产业规模;强化科技引领,打造名优品牌;合理规划利用,增添牡丹元素;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四个方面发展壮大牡丹、芍药产业。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通讯员 韩秀娟 张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