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近期日消息,中印两国领导人在24小时内互致两封贺电,庆祝两国建交75周年。这一外交互动,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格外引人关注,也为两国关系发展带来新契机。
莫迪(资料图)
过去数年,中印关系历经坎坷。2020年边境冲突后,两国关系陷入紧张,各领域交流显著减少。印度在边境问题上态度强硬,致使边境局势一度剑拔弩张。同时,印度国内推行系列针对中国的举措,限制中企投资、禁用中国APP,试图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大力推动“印度制造”。
印度政府2020年推出“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投入高达250亿美元,原计划到2025年将制造业占GDP比例提升至25%。然而,四年过去,参与该计划的企业仅创造1500多亿美元产值,仅达最初目标的37%。更严峻的是,印度制造业占GDP比例不升反降,从2020年的15.4%降至14.3%。这些数据表明,“印度制造”计划成效未达预期,印度经济增长面临挑战。
国际层面,美国政策变动也让印度始料未及。特朗普上台后,取消印度普惠制关税优惠,还威胁对印度汽车、钢铁等支柱产业加征35%关税。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印度对美贸易逆差扩大40%,仅汽车零部件行业就损失120亿美元。莫迪曾在特朗普遇刺未遂时第一时间致电慰问,却换来“关税大棒”,这让印度精英阶层认识到,美国印太战略或只是转嫁国内矛盾的工具。
莫迪(资料图)
在此内忧外患形势下,印度开始重新审视对华关系。先是印度外长苏杰生公开表示,中印间虽有问题,但可在不冲突情况下解决。紧接着,莫迪表态印度不能与中国冲突,要通过对话建立稳定、友好关系。这些言论与印度以往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印度不仅言语示好,行动上也有体现。近期,印度代表团访华,与中方就边境事务和实控线问题展开第33轮磋商。从磋商情况看,印度态度较为积极,推动了中印边境问题进一步走向正常化。此外,彭博社援引《印度快报》消息,莫迪政府正考虑大幅放宽或取消对华贸易壁垒,重新启用搁置的经济合作计划,包括放宽对中国公司在印度直接投资限制、取消对中国进口商品限制和税收、放宽对中国游客和工作人员签证要求并恢复直飞航班、重新开放之前禁用的中国应用App等。
对于印度这些转变,外界高度关注。西方媒体报道称,莫迪在复杂地缘政治中,正争取与中国关系解冻。印度国内媒体也在热议印度寻求重启与中国关系。
在莫迪与中方互致的贺电中,莫迪表示中印作为两大文明古国,肩负重任,两国关系发展利于世界及多极化格局。这番话体现出莫迪对中印关系的新认知。从曾经强硬对抗,到如今积极缓和,莫迪政府显然已认清现实。印度若想摆脱当前经济困境,在国际舞台找准定位,改善与中国关系成为必然选择。
莫迪(资料图)
但中方需保持理性和谨慎。印度外交政策时有反复,过往存在出尔反尔情况。与印度交往中,既要看到其示好带来的合作机遇,如经贸领域,中印加强合作有望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也要警惕其态度转变,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未来,中印关系能否真正提升,要看印度能否将承诺转化为行动,在边境问题、经贸合作等方面保持诚意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