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朗普上台以来,看似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对外政策的调整,并没有起到特朗普声称的作用。恰恰与之相反,强行制造的全面“关税战”,反而是让几十年盟友体系走向撕裂,国内的经济问题愈发突出。而如今,美国传出一条略带血腥的预言,特朗普恐怕又要面临一次“众叛亲离”。
根据《南华早报》的消息,号称是“特朗普最坚定支持者”的得克萨斯州共和党参议员特德·克鲁兹,日前公开批评特朗普,认为针对美国所有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税政策,危害太大。极易引发经济衰退。共和党可能在2026年中期选举中遭遇“血洗”,民主党将会重夺众议院甚至动摇共和党控制下的参议院。
这个事儿其实挺有意思。为什么呢?这个所谓的“特朗普最坚定支持者”,恐怕在特朗普眼里,并并不“坚定”。我们都知道,特朗普上台之后,一直坚持以“忠诚度”用人,甚至无视专业能力水平。这很大程度上来说,并不是特朗普不想用,而是不敢用。
共和党内部的分裂早已有迹可循。2016年特朗普初入政坛时,党内尚有麦康奈尔等建制派试图制衡其民粹路线。经历两次弹劾、国会山事件及2024年大选后,双方矛盾进一步突出。通过清洗建制派、扶持绝对效忠者,给特朗普未来的政策执行,埋下了不小隐患,但却是特朗普无可奈何之举。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所谓的“特朗普最坚定支持者”都没有被选上,到底是什么问题,已经一目了然。而现在打着共和党的旗号,批评特朗普,多少有些像是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之下的恼羞成怒。
当然了,回到话题上来,被“血洗”的警告是不是真的?这个问题,其实看拜登和特朗普两个人在过往8年里的互动就知道。本质上来说,你换谁来都这个德行。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难题——通胀高企、供应链脆弱、贫富分化加剧——绝非单一政党或政策所能解决。无论是共和党的关税保护主义,还是民主党的福利扩张,均无法扭转全球化退潮与产业空心化的长期趋势。这种“政策失灵”导致选民频繁转向:2024年选民因不满拜登经济政策而重投特朗普,但若2026年经济衰退成真,共和党同样难逃惩罚性投票。
两党轮替的背后,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钟摆效应”。民众对现状的不满催生“推翻现任者”的冲动,但新执政党往往受制于制度僵局,如国会分裂、司法干预等,难有作为。例如,特朗普虽在第二任期推行“帝王总统制”,通过行政令快速推进政策,但这些举措缺乏立法根基,极易被继任者推翻。这种“政策反复”进一步削弱民众对体制的信任,形成“支持率暴跌—政党轮替—再度失望”的恶性循环。
当然,在这个循环里,又一个最大变数,那就是民粹的影响,或者说政治上的极化。想要避免被“血洗”,一个最粗暴的方式,就是通过政治暴力行为。而这一点恰恰是这几年,美国政坛里不断升级的玩意儿。若中期选举前,已经出现失败信号,特朗普很有可能先下手为强,制造冲突、甚至是暴力犯罪,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届时,恐怕就有好戏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