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来开会你一言不发,我还真怕你把椅子坐坏了,以后开会不请你来了。”
1952年的一次军委会议上,毛主席问了聂帅一个问题,但聂帅却低着头一言不发,丝毫没有向主席解释的想法。
毛主席很生气,于是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毛主席问了他什么问题,他为什么不说话?
革命之旅的开始
在开国十大元帅中,聂帅的名气和战功似乎都比不过其他人。但聂帅能被评为十大元帅之一,肯定是有其过人的优势的。
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聂帅立下了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华北苦苦支撑,尽最大的力量保全了华北解放区。
而且从资历上来说,聂帅的资历也是非常老的。
聂帅出生在四川一户农民家庭,家里辛辛苦苦供他读书,让他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
当时的社会非常混乱,北洋政府懦弱无能,列强在我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这种情况,聂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他想改变这种情况,他认为造成我国现状的原因,是国家太穷,所以导致老百姓生活贫困。他怀着“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理想,踏上一条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旅途。
1919年的时候,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开始报名了,他得知后毫不犹豫报了名。
当时他抱着学习法国先进工业制度的想法,踏上了自己从未想过的一条路。
作为第一批赴法留学生,他们这一路上是非常艰难的。在一战之前,前往法国一般都是走陆路,但当时西伯利亚非常混乱,通往欧洲的铁路也被封锁。
没办法,他们只能想办法凑船票,从海路出发前往法国。聂帅家在四川,为了能顺利赶上留学的队伍,他一路从四川到上海,然后坐上前往巴黎的船。
度过了最初的茫然无措,在上海华法教育会的帮助下,聂帅他们成功办理好了护照,也订好了船票。
虽然说是赴法勤工俭学,但学生们想要在法国生活,一开始也需要不菲的财力支撑。聂帅虽然报名早,但并没能及时筹集到学费。
所以他的这趟行程,一直到1919年末才真正成行。在茫茫大洋上漂泊几十天之后,他们终于来到了巴黎,来到了这片留学生心中的圣地。
他在法国一边努力学习知识,一边寻找救国的道路。然而在法国的生活并不顺利,他们遭受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
为了追求公平,他和留学生们一起,毅然投入到斗争运动中去。然而他们的斗争毫无作用,最终落得个遣返回国的下场。
加入革命,结识毛主席
1921年,大多数留学生心灰意冷选择回国,聂帅却给父母写了一封家书。在这封信上,他向父母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宣告:“学不成,死不归”。
也就是来了法国的这段时间,他不断接触列宁和马克思的学说,逐渐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
他认识到,想要拯救我国,“实业兴国”、“科学救国”都是行不通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革命。
只有建立革命政权,实行社会革命,废除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我国才有重焕光彩的机会。也只有在这样的国家中,实业家、科学家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从法国离开后来到了比利时,并在比利时入了党。后来他又回到法国,在留学生和华工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众人一起作斗争。
因为表现出色,所以在1924年的时候,聂帅被选调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在三个月后被选入红军学校学习军事。
可以说,他是我党第一批系统学习军事的党员。哪怕是同为元帅的几个人,也没有他速度快。
再次回国,是国内爆发五卅运动的时候。当时国共两党已经开始合作,他回国后被安排到黄埔军校任职。
要说他和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中央苏区瑞金的时候。
那是在1931年12月的时候,聂帅从上海辗转来到中央苏区,见到了钦慕已久的毛主席。
在此之前,他对毛主席的了解,更多来自于报纸上的文章和其他人的口述。但从这些途径中,他已经逐渐拼凑出了一个完整的毛主席。
和毛主席见面后不久,他就开始在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参加革命了。当时他是红一军团政委,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指挥了漳州战役。
他在指挥战斗的时候非常沉稳,即便有什么突发情况也毫不慌张,这让毛主席对他印象很好。而毛主席的大局观的领导才能,也让他非常敬佩。
默默无闻的奉献
聂帅是个干得多,说得少的人。在很多时候,他总是默默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从不揽功;如果下属犯了错,他还会主动担责。
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就一直都是毛主席背后的支持者,毛主席对他也非常信任。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了副总长。
虽说职位是副总长,但因为当时的总长徐帅身体不好,需要长期休养,所以实际上总参的事情,都是聂帅单独负责的。
本来副总长是辅助总长的,工作也是两个人一起做的。但现在徐帅长期不到任,聂帅只能一个人扛起所有的工作。
可即便这样,他还是想方设法要为毛主席解决负担。当时总参的很多文件,不管重不重要一律都需要送到毛主席办公室,让毛主席亲自批阅。
为了给毛主席减轻负担,聂帅专门通知总参,不要一些大事小事都去打扰毛主席。他让总参只送一些特别紧急的文件。
剩下的文件就送到自己这里来,由他先筛选一遍。除了必须要毛主席处理的事情外,其他事情他都尽量直接处理了。
不过这件事他一直都没有告诉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并不知道,聂帅在背后做了这么多。不过有了聂帅的吩咐,毛主席的工作量确实减少了很多。
然而时间一长,毛主席也发现了,军队里很少有文件直接送到自己这里来的。
毕竟当时刚建国不久,很多部门都还在摸索中前行,所以有的部门一天要请示毛主席很多东西。但军队不一样,军队很少有事情直接请示毛主席。
这让毛主席很奇怪,军队到底怎么了?
所以在52年的一次军委会议上,毛主席不太高兴地问聂帅:“荣臻同志,其他各个系统每天都有那么多事情要找我请示,为什么军队里没有啊?”
毛主席的意思很简单,总参向他汇报工作太少了,想知道是不是总参工作懈怠或者效率低下。
但聂帅是个不喜欢邀功的人,他帮毛主席处理了不必要的工作之后,也一直没和毛主席说过。现在毛主席当众问他,他自然也不会说。
所以面对毛主席的询问,他只能沉默以对,但这让毛主席很不高兴。
因为聂帅之前有过一次,为掩护犯错的下属,直接将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毛主席认为,他这次还是和上次一样,是为了下属着想。
但毛主席并不鼓励这种态度,而且在毛主席看来,这次很可能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都有问题,聂帅也是有责任的。
而聂帅沉默以对,在毛主席看来就是明知故犯。所以毛主席非常生气,说出了以后开会不请他来的话。
毛主席越说越生气,眼看聂帅也不为自己解释解释,张震终于看不下去了。
当时张震在总参担任作战部长,他站起身向毛主席解释了前因后果。
在张震和朱老总的调和下,这件事终于告一段落。
毛主席虽然欣赏聂帅做事的负责认真,但对他这种不喜欢解释的性格还是有些无奈。不过,毛主席对聂帅的人品和能力还是很了解的。
他相信聂帅的为人,所以继续对他委以重任。
参考资料
【1】家书纸短 家国情长丨远赴重洋,为四万万同胞均能享安乐,中国军网,2023-11-10
【2】「青运史项目」重庆江津:睿智明达聂荣臻,中国青年报,2023-04-17
【3】致敬革命先辈——1919年3月17日我国第一批勤工俭学留法学生赴法国,延安大学图书馆,2024.04.03
【4】发生在百年前的一场特殊留学运动,党史镜报,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