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如今感到很失望,因为他们在与中国闹翻近4年后,当初美台说好的或者说承诺过的合作至今还什么都没看到。
参考消息报道,立陶宛议会议长绍柳斯·斯克韦尔内利斯表示,他同总理金陶塔斯·帕卢茨卡斯的看法一致,都认为立陶宛与台湾之间的合作预期并未实现,我们至今什么都没看到。同时他还强调,对台的“过度乐观”是一种冒险行为,比如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并以“不应出现的名称”命名,这或是立陶宛做下的一件错事。
我们知道在4年前,立陶宛议会以101票赞成、11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一项涉台决议,决定允许台当局以“台湾”的名义,而非过去使用的“台北”称呼设立代表处。这个决定背后,是民进党当局精心编织的“金元陷阱”。
立陶宛议会议长绍柳斯·斯克韦尔内利斯
根据国民党“立委”王鸿薇后来的爆料,民进党当局不仅承诺会投资650万欧元建设半导体园区,还表示会追加1400万欧元购买技术。立陶宛经济部官员在私下谈判中,更是将台湾视为ATM机,狮子大开口索要资金。
这些承诺让立陶宛政客们是热血沸腾。当时的立陶宛总理西蒙尼特在社交媒体上宣称:我们将成为台湾在欧洲的硅谷,5年内建成五座芯片工厂,创造数万个高薪岗位。她的豪言壮语还得到了美国的背书——当时的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公开表示,支持立陶宛与台湾发展互惠关系,并在立陶宛设立代表处当天,批准向台湾出售3.85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立陶宛的挑衅行为,很快就遭到了中国的反制。2021年11月19日,外交部宣布将中立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立陶宛驻华大使被驱逐,同时召回中国驻立大使。更具杀伤力的是无形制裁:所有使用立陶宛零部件的产品被禁止进入中国市场,德国大陆集团、瑞典萨博等跨国企业被迫切断与立陶宛的合作。
这场制裁风暴对立陶宛经济造成极大打击。2023年对华出口暴跌70%,木材、乳制品等主要产业陷入瘫痪。克莱佩达港的木材堆积如山,港口工人不得不将腐烂的原木推入波罗的海。立陶宛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该国债务突破47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80%,国家信用评级被下调至垃圾级。
中立关系
当立陶宛政客们沉浸在芯片红利的幻想中时,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2023年签署的台立半导体合作协议,因电力短缺和工业用地不足陷入停滞。立陶宛科技巨头Teltonika创始人鲍科施提斯在LinkedIn上愤怒揭露:“政府承诺的63兆瓦电力供应根本无法兑现,土地变更审批拖了两年还没结果。”更讽刺的是,台湾工研院提供的8寸晶圆技术被立陶宛企业吐槽落后中方十年。
这场闹剧的荒诞性在2024年达到顶峰。立陶宛政府要求台湾追加投资,民进党当局却悄悄将资金转移到无人机项目。当维尔纽斯无人机论坛开幕时,台湾代表团发现,原本承诺出席的立陶宛官员全部“临时有事”。
面对经济崩溃,立陶宛新总理帕卢茨卡斯上任后试图两边下注。
立陶宛新总理帕卢茨卡斯
他一方面宣称愿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另一方面又在2025年4月接见了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要求兑现芯片工厂承诺。这种既要又要的骑墙派作风,引得我们十分反感。我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就严正指出:一个中国原则不容谈判,立方必须停止在国际上制造“一中一台”。
更让立陶宛尴尬的是,曾经的盟友也是纷纷抛弃了它。欧盟在2024年1月暂停了在WTO内力挺立陶宛而起诉中国的诉讼,德国时任总理朔尔茨公开表示“立陶宛问题不应影响中欧关系”。美国则忙着推销自己的“芯片法案”,对已经没有太多作用的波罗的海小国的困境不闻不问。立陶宛工业家联合会主席雅努利亚维丘斯无奈地说:我们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这个人口不足300万的小国,为了短期政治利益,甘当美国“反华”势力的马前卒,最终付出了沉重代价。在台湾问题上玩火的国家,终将引火烧身,这是我们对外界的警告,如今真实的印证在了立陶宛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