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雕琢时光,用传承点亮未来
访枞阳县春义大酒店总经理、中国烹饪大师李小华
在长江之畔的铜陵枞阳,有一位用三十载春秋诠释工匠精神的徽菜大师。他以刀为笔、以锅为砚,在方寸灶台间书写着徽菜文化的新篇章;他以传承为使命、以创新为动力,让枞阳美食从皖南山村走向全国舞台。他就是枞阳县春义大酒店总经理、中国烹饪大师李小华,一位将青春热血注入传统技艺,用匠心精神守护家乡味道的当代徽厨典范。从西湖畔的学徒到全国烹饪大赛的评委,从桥洞下的追梦人到省级非遗技艺的守护者,他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诠释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情怀,更以“传帮带”的责任担当,培育出一批批传承徽菜文化的新生力量。
寒夜淬匠心:从寒门少年到烹饪大师的蜕变之路
李小华的烹饪生涯,始于对美食的纯粹热爱。出生于20世纪(参数丨图片)70年代的他,自幼家境贫寒,却对灶台间升腾的烟火气充满了向往。1996年寒冬,17岁的李小华,揣着仅有的30元钱踏上了开往杭州的列车。当同龄人还在享受校园时光时,这个来自枞阳农村的少年已在西湖边的桥洞下度过了无数个寒夜。初入餐饮行业,他从最基础的洗菜工做起,每天在刺骨的冷水中浸泡十余个小时,手指冻得红肿开裂,却始终保持着“切土豆丝误差不超过毫米” 的严苛标准。
“那时候每天要练习切五十斤土豆,直到所有土豆丝能穿成珠帘才算合格。”李小华回忆起那段艰苦的岁月,眼中依然闪烁着执着的光芒。即便手指冻疮密布,刀柄磨出老茧,李小华却始终以“一刀一砧皆学问”的执着不断精进技艺。从最基础的土豆丝切配到冷盘拼摆、面点制作,他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将徽菜的刀工火候与江浙菜的细腻技法融会贯通。正是这段“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岁月,为他日后屡获殊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他在两年后以扎实的基本功进入了杭州知名酒店,开启了专业的烹饪生涯。
历经十余载磨砺,李小华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学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主厨。他先后在上海、南京、浙江等地的知名餐饮企业担任总厨,以“山粉饺”“乌鱼卷蒸蛋”等创新菜品赢得了市场口碑。2013年,他凭借着卓越技艺获评“中国烹饪大师”,自此开启了荣誉之路:2021年荣获中国徽菜大师,2022年荣获中国烹饪技术能手、安徽烹饪大师、安徽优秀厨师、铜陵市十大名厨等,2023年荣获徽菜名厨、安徽省烹饪工匠、全国首届金厨金奖等,2024年被评为中国青年烹饪艺术家……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突破。
2016年,李小华怀揣着“让家乡味道香飘四方”的初心,回到枞阳创办了春义大酒店。面对餐饮行业的激烈竞争,李小华始终坚守“传统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原则。他广泛研习海派融合菜、粤菜等多元烹饪技法,将枞阳山粉、江鲜等土特产与时尚餐饮理念相结合,开发出“山粉圆烧肉”“浮山养生菌菇盅”等爆款菜品。在2022年“鼎厨杯”全国烹饪技能锦标赛中,他凭借“乌金饺”斩获了金奖,这道以黑猪肉、野生荠菜为馅的创新面点,既彰显了徽菜“重油重色”的传统特色,又以低脂高蛋白的现代营养搭配赢得了评委的盛赞。
创新赢未来: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徽菜品牌
在春义大酒店八百平方米的现代化厨房里,李小华带领着团队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创新推出“四季枞阳宴”,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将山粉饺、媒鸭汤等地方特色菜进行美学重构,使每一道菜品都成为“可品尝的枞阳文化”。从最初的小店,到如今八百余平方米的现代化餐饮名店,他始终秉持着“食材为本、技艺为魂”的经营理念。酒店每日精选本地的新鲜食材,严格把控检测流程,确保每道菜品“现采现烹、绝不过夜”。在他的创新演绎下,枞阳山粉饺、枞阳媒鸭汤等传统菜肴焕发出新生,既保留了徽菜的醇厚底蕴,又融入了现代健康饮食理念,成为了铜陵地区美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在食材管理上,李小华建立了 “源头直采 + 全程追溯”体系,与枞阳本地12家合作社签订了直供协议,确保食材的新鲜度和安全性。酒店推行的 “透明厨房”工程,让顾客实时观看菜品的制作过程,赢得了 “舌尖安全守护者” 的美誉。在管理层面,他率先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建立食材溯源系统,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安全。春义大酒店连续五年获评“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单位”,成为行业标杆。与此同时,他积极参与《中华美食工匠》编纂工作,系统地总结徽菜的技艺精髓,为传统烹饪技艺的数字化传承提供了理论支撑。
春义大酒店的崛起,不仅带动了枞阳餐饮业的发展,更成为了地方经济与文旅融合的重要纽带。李小华深度挖掘“美食+旅游”的潜力,通过举办美食节、参与非遗展演等活动,将地方菜肴与浮山文化、长江风情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逾百万元,真正地实现了“一桌菜带活一方经济”的愿景。
薪火传文脉:构建徽菜技艺传承体系
“一人成匠,不如万人成林。”李小华始终将技艺传承视为毕生使命。作为枞阳县职业技术学校烹饪系特聘教师,他创新“理论+实操+德育”教学模式,在一线教学岗位上耐心地传授刀工、颠锅等基础厨师技能,细心指导枞阳人民餐桌喜爱的美食,如大菜枞阳漂圆、糖醋鲤鱼、米粉肉、啤酒鸭、铜陵芝麻肉、红烧划水、红烧蹄膀等菜品的制作技能。课堂上,他常对学生说:“厨师的手是拿锅铲的,心却要像秤一样公平。”这种对食材的敬畏与对食客的责任,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学员。十余年来,他已累计培养500余名专业厨师,其中超八成学员在省内餐饮企业担任技术骨干,更有数十人自主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厨艺先锋”。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中,李小华始终秉持“德艺双馨”的理念。他要求学员不仅要掌握精湛的技艺,更要具备“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品格。他常说:“做菜如做人,食材容不得半点虚假,技艺来不得丝毫马虎。”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批批青年厨师正接过徽菜传承的接力棒,学生王强在 2023 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了银奖,创造了枞阳厨师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在“新徽菜·名徽厨”民生工程中,李小华更是冲锋在前。他牵头组织基层厨艺培训活动,深入乡镇为村民讲授食品安全知识,手把手地指导农家乐菜品升级。2023年,他带领着团队走进冠群芳职业培训学校,开展徽菜专项技能培训,帮助200余名学员掌握创业技能。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徽菜师傅进社区”公益活动,为孤寡老人烹制爱心餐,用美食传递社会的温情。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徽菜技艺的普及,更让“匠人精神”在基层生根发芽。
李小华的奋斗足迹,与《安徽省乡村工匠“千师万匠”培育工程实施方案》高度契合。他不仅以个人技艺推动徽菜的振兴,更通过“传帮带”构建人才梯队,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2024年,他联合县人社局启动“一村一厨”计划,计划三年内为每个行政村培养至少一名专业厨师,助力当地餐饮行业的提质升级。此外,他正筹划建立“枞阳徽菜文化体验中心”,打造集技艺传承、研学旅游、食材展销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让徽菜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展望未来,李小华满怀信心:“工匠精神既要刻在砧板上,更要写在田野间。”他将继续以春义大酒店为基地,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发枞阳徽菜文化延伸产品,推动枞阳美食走向全国;同时,加强与文旅部门的联动,设计“美食寻味之旅”线路,让更多人通过味蕾读懂枞阳的山河故事。在这位乡村工匠的蓝图中,每一道菜肴都是文化的载体,每一位学徒都是薪火的传递者,而徽菜的芳香,终将跨越千山万水,滋养更广阔的天地。
从西湖畔的落魄学徒到徽菜界的领军人物,李小华用半生光阴书写了一部“以匠心致初心”的奋斗史诗。他以锅铲为笔、以食材为墨,在江淮大地上绘就了美食与人文交融的瑰丽画卷;更以“千师万匠”工程为号角,引领新一代厨师将徽菜技艺薪火相传。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李小华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之路,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这份执着与热忱,必将让徽菜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