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处于一个高呼“男女平等”的时代。
当“男女平等”的呼声刮到了家务活领域时,不少男性表示愿意响应这一呼声,可以参与做家务活,甚至可以做更多家务活。
因此,男人做家务活,可以说是落实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不少男性或许还想着,通过做家务活好好表现一番,增进跟另一半的感情。
但是,事与愿违啊。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英国《每日电讯报》在2012年9月27日的一篇报道。
报道声称,挪威研究人员做的一项心理学调查结果显示:一个家里,男人做家务活多的离婚率更高。
这是怎么回事?
不是说,男性干家务活是响应了“男女平等”吗?
不是说,男性干家务活可以增进跟另一半的感情吗?
怎么男人做家务活多的还离婚率更高了呢。我们深究一下这背后的原因,就知道为什么了。
男人干家务活越多,越容易跟另一半发生冲突
男人做起家务活来,毛手毛脚,该拖的餐桌底下,没有拖到。
晾衣服时,一条秋裤被衣架撑变了形。更过分的是,内衣内裤跟袜子一起扔洗衣机里洗。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能忍受男人的上述行为?
显然不能,俩人不吵架才怪。
尤其是当女人处于生理期或者因为别的事情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到男人把家务活干得一团糟时,心里的小火山分分钟爆发。
从心理学上的“性别图式理论”来说,儿童在3岁以后,会逐渐认识到自己性别在社会中的角色分工。
也就是说,女孩在3岁以后,就会观察甚至模仿母亲做家务。
长此以往,女性就会对家务活有一套高度细化的标准。比如:鞋子摆放的位置,洗碗的顺序等等。
当男人参与到家务活中来时,很自然地被女性要求按照自己的家务活标准来,而男性又往往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男性参与家务活越多,反而跟另一半越容易发生冲突,冲突多了,离婚的风险也就越高。
男人花在家务活上的时间越多,会影响收入,从而增加离婚风险
一个男人无论是否做家务,他的收入,或许是整个家庭稳定的基础。
换句话说,当一个男人花在家务活上的时间越多,意味着花在赚钱上的时间就越少,这就很容易影响收入。
然而,一旦男人收入变少,这才是家庭的暴风眼。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爱丽丝·伊格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社会角色理论”。
在伊格利的“社会角色理论”看来,长期以来的劳动分工中,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
因此,男人赚钱养家,这本质上是社会角色分工造成的。
当一个男人无法完成赚钱养家的基本任务,不仅会遭到另一半的嫌弃,也会被社会所鄙夷。
这时候,或许就有男性站出来反驳:“不是说的,男女平等吗?这时候,咋就要求男人赚钱养家了。”
对此,只能说理性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先不说,女性能否接受“女人也要赚钱养家”这一思想。
就男性而言,如果家里真要自己老婆也要赚钱养家,恐怕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很没用,由此产生一种挫败感。
因此,男人即使在参与家务活的情况下,也要完成“赚钱养家”的任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男人的收入跟夫妻俩人的感情成正比例关系。
当一个人男人过多参与家务活,影响收入时,就很容易影响夫妻俩人感情,最终导致婚姻破裂。
既然如此,那是不是男性就不要参与家务活,就好了?
如果这样想,那无异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男人在参与家务活时的正确态度
男人坚持在能完成“赚钱养家”的主线任务后,偶尔主动帮另一半分担一些家务,才是男人参与家务活时的正确态度。
并且,男人在参与家务活时,要严格按照另一半的家务活标准来完成,否则的话,就成了帮倒忙。
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
当你回到家时,看到妻子正在拖地,你把鞋一换,走到妻子跟前,“老婆,你休息会儿,我来!”
或者是,吃完饭后,你主动站起来将碗筷收进厨房,然后清洗干净。
当妻子看到你能主动为她分担些家务活时,心里大概率会心生欢喜。
如此一来,俩人的感情才会在这些小细节里,更加牢固。
夫妻之间要的不是刻意分工做家务,要的是“你知我赚钱不易,我懂你持家辛苦”的默契。
-The End - 作者-而这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