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一则天才少年的讣告,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他叫于行健,今年才16岁,是信息奥赛的省级选手,冲击清华北大的好苗子。
可在4月1日,他却从高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临终前,于行健的一句话,让父母泪崩,也看哭了无数网友。
不过,父母发出的千字祭文,同学发出的讣告,却带来诸多争议,也让大家隐约猜到了这孩子离去的原因。
从同学和父母的讲述中,我们依稀可以拼凑出于行健这16年的短暂人生。
幼时便聪明智慧,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天赋,让父母十分惊喜,对他寄予厚望。
为了让于行健发挥出自己的潜能,爸爸妈妈下了不少心思,带他早早进入了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世界。
这是一项全国性的比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旨在通过层层筛选、竞技,选拔出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它与奥数比赛的含金量不相上下,拿到好的名次,就能斩获全国名校自主招生资格,如果足够拔尖进入国家队,甚至能够保送清华北大。
从小学开始,或许可能更早,于行健便接触到基础的计算机训练。
“图形scratch、 打字和学Python、C+、”等等....
他不仅轻松掌握,更是一路过关斩将,以亮眼的成绩,冲过了省级考试CSP-J(入门级)的初赛和复赛,也进入了省重点“东北育才学校”。
2022年,于行健读初三,在CSP-S(提高级)中考取130分,全省位列第三。
2023年,东北育才学科特长发展中心,为于行健连发两张大红喜报。
一是为了庆祝于行健,在全国第三届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赛总决赛,AI+程序算法项目中拿下第一,距离满分500仅差三分。
一是国际初中信奥赛,于行健不仅是全省唯一一个入选的学生,和中国代表队并肩奋战。
更是在面对他国250多名选手的激烈赛况下,仍然勇夺团体赛金牌、个人赛银牌,一项优胜奖和优秀奖
那时的于行健,俨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特长生,父母心中的骄傲,按照这个势头下去,或将冲刺全国最高学府。
可谁都没有想到,命运却给所有人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2024年,于行健在五大学科竞赛夺得银牌,信奥赛省队选拔赛的结果出来,于行健名列前茅,再创辉煌,拿到通往省队的入场券。
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全国比赛,国家队的选拔,鲤鱼跃龙门,于行健只有一步之遥了。
然而,就在2025年信息学竞赛中,于行健失误了,最终成绩只有620分,遗憾落败。
成绩是25年3月底出来的,4月1日,于行健跳楼身亡的噩耗传来。
4月1日下午4点多,于行健在沈阳某小区的高楼跳下。
绿色格子为入选学生
父母发现后,火速将其送往医院,奈何伤势太重,经医务人员全力抢救后仍然无力回天。
抢救过程中,父母一直陪伴身旁,看着孩子忍受极端的痛苦,完全崩溃。
弥留之际,精神还算清醒的于行健,像小时候一样呼唤着妈妈:
“妈妈,我疼,救我!”
这一声声呼救,撕碎了一位母亲的心,摧毁了一位父亲的坚强,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最爱的宝贝,就这样离自己而去。
晚上7点多,院方正式宣布于行健死亡,这个16岁的孩子,还没开启美好人生,就匆匆告别了世界。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4月5日,于行健的葬礼在殡仪馆从简举办,父母对外发布了讣告,父亲更是忍痛写下送给儿子的千字祭文。
可是,从祭文的字里行间,大家却深刻感受到,这个孩子早就出了“问题”,早就沉浸在痛苦中。
父亲将孩子比作“灵童”与“魔丸”,这是《哪吒》电影中的正邪两端,灵童天资聪颖、生性善,魔丸魔性难除,或将作恶多端。
于行健出生时聪慧,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出类拔萃,超过同龄人太多,善良敏感,看见乞儿会为之落泪,就像是灵童一般。
可太过聪明,也会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于行健仿佛看透了一切,不满于现有的规则,想要挑战现有教育的规则。
脾气也开始变得暴躁,对待母亲态度恶劣,十分粗鲁,成了“魔丸”。
此时的于行健,或许是进入了叛逆期,或许是竞赛压力太大,找不到排泄的出口,只能将烦躁的情绪暴露在家人面前。
可是,父母的做法,却似乎将他推向了“深渊”。
父母明明知道,孩子努力拼搏,在竞赛中拔得头筹,更多是为了迎合期待,满足爸妈心中的成功。
明明知道,孩子不快乐,精神状态已经异常,却还是选择“改造”孩子,让他回到正轨。
到最后,每天承受煎熬的于行健,就像是一具行尸走肉,甚至多次暗示父母,想去“自己的世界”。
这个“世界”,或许是放弃高压学习,回归轻松的生活,亦或是彻底解脱,逃离现实世界。
大家看后久久无法释怀,不能接受的是,孩子的求救始终没能换来父母的妥协,多方因素之下,酿成了这起悲剧。
更不能接受,一条鲜活的生命消逝了,讣告还是以“信奥赛选手”开头,内容那么地冰冷和官方。
简单介绍死因、葬礼事宜后,以一种官方的口吻,歌颂他获得专业大奖,为学校做出贡献,说他品学兼优,没有违反校规校纪。
好像他留在这个世界上的记忆,就只有那些冰冷的奖项和头衔。
天才少年于行健的离去,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反思,尤其是一些孩子同样在准备信奥竞赛的父母。
他们明白于行健能够走到现在,已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天之骄子般的存在,背后必然是三更灯火五更鸡,下足了苦功。
只是不理解,就算一次失误,前面的成绩,已经足够于行健任选985了,难道非要清北,才能证明自己吗?
更多家长,已经想要放弃“鸡娃”了。
哪怕是学渣又怎样,只要孩子开心、健康,能够吃好睡好,平庸一些又怎样呢?
最后,我们再三悼念这位16岁的少年于行健,若有来世,惟愿他快乐,做一个平凡人,过着最平凡的生活!
本文信息来源
【1】东北育才学科特长发展中心公众号,获奖信息公布.
【2】于行健父母所发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