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辅警与游客(左2)下山后,坐在雪地里休息。
被救游客(中)给康马县公安送锦旗。 图由康马县公安局提供。
4月4日,日喀则市康马县境内崇巴雍错景区,一自驾游团队3名成员被困雪山,其中1人更是被困在悬崖绝壁。海拔5200多米,暴雪肆虐,不断有落石滚下,气温低至零下二十多摄氏度……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着每一位救援者的意志与体能,这场救援行动艰难万分。7小时极寒环境下的生死营救,民辅警们凭借无畏勇气和专业智慧,书写了生命的奇迹,最终使所有被困人员转危为安。
“我们知道很危险,其实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参与救援的民辅警们异口同声地说道,那平静的话语背后,是对使命的担当和对生命的敬畏。
游玩登山被困雪山
4月4日16时45分,日喀则市康马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有游客游玩时在雪山失联,请求救援。民辅警立即核实情况:两车7人的自驾团队,在崇巴雍错景区观赏游玩,其中3名游客准备攀登景区旁的雪山,但在登山时因不熟悉地形越走越偏,导致被困半山腰,而1名游客更是误入海拔5200多米的悬崖地带。
“3名游客是边游玩边登山,没注意路线,导致两人被困半山腰,有一人为了寻找手机信号,独自前行,但因天色渐晚,再加上降雪,他迷路了,最终到了一处悬崖地段,进退两难。”康马县公安局政工纪检室主任达娃扎西说。
情况紧急,康马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指令属地边境派出所先行出警,并紧急联系萨马达乡卫生院医护人员一同前往。驱车45公里,救援力量到达现场。暴雪肆虐,不断有落石滚下,气温低至零下二十多摄氏度,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着每一位救援者的意志与体能,这场救援行动艰难万分。
待仔细观察现场情况后,第一拨8名民辅警顶着暴雪在崎岖险峻、荒凉陡峭的山上摸索攀爬,历时两个小时将半山腰的2名游客救下山。两名游客的脸上露出惊恐的表情,身体因惊吓和寒冷而瑟瑟发抖。呼啸的风雪声中,他们带着哭腔感谢着民辅警。
面对困境决定“高空索降”
成功救下2名游客后,民辅警们为他们穿戴好安全装备,4名民辅警护送他们安全下山,剩下的4名民辅警毅然决然地朝着悬崖地带继续挺进,只为拯救那命悬一线的游客。
雪已积下很深,那名被困游客孤立于悬崖峭壁之上,身上没有装备,仅有的冰钩铲在这绝境中也是毫无用武之地,身上只有单薄的衣物,冻得他瑟瑟发抖。
峭壁地势险峻,表面覆满冰雪,无法固定安全绳,滚落的石块也威胁着民辅警们的安全。民辅警们深知此次救援困难重重,短暂而紧张的商议后,决定采用“高空索降”这一险招。
“一开始我们是打算从下方给被困者扔绳子,固定好后,缓慢下降。但是被困者所处位置没有固定绳子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的巨石,一扯就会松动,只能通过‘高空索降’的方式救援,这需要2名救援人员攀爬至游客上方。”达娃扎西说。
“我去,我体力好,能更快抵达。”“还是我去吧,我对这种地形更熟悉。”……此刻,民辅警尺列曲培、边巴旦增、多杰加布、巴桑罗杰的面前是一片漆黑的环境,身边是崖壁,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每个人都深知此行的危险程度,可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反而主动要求救人。
书写生命的奇迹
简单商议后,最终决定由尺列曲培和边巴旦增爬到海拔5300米的地方,负责在上方稳固索降设备,另外两名民辅警在下方随时准备接应。峭壁处连一处稳固的立足之地都难寻,下方是万丈深渊,身旁是不断滚落的石块。尺列曲培和边巴旦增慢慢爬着,一点一点到达被困游客上方。随着绳索缓缓放下,被困游客接住绳索,在4名民辅警的救援下,缓缓下降。
4月4日23时12分,在全体民辅警的不懈努力下,成功营救最后一名被困游客,次日凌晨1时22分,该名游客被安全护送至山下。在这场超高海拔救援中,民辅警们凭借无畏勇气和专业智慧,书写了生命的奇迹。“我们知道很危险,其实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尺列曲培、边巴旦增、多杰加布、巴桑罗杰异口同声地说,那平静的话语背后,是对使命的担当和对生命的敬畏。
随后,增援的民辅警为惊魂未定的游客送上棉被、热食等物资。获救者紧握民辅警早已被冻僵的双手连连道谢,并表示在悬崖上时自己心灰意冷,很绝望,但当看到民辅警、看到警徽反光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有救了。
记者了解到,此次救援中,康马县公安累计投入警力20余人,克服高原缺氧、极端低温等困难,成功营救三名被困游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此,康马县公安提醒广告游客:高海拔雪山环境恶劣,缺氧、失温、滑坠风险极高。登山有风险,游客应把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不要心存侥幸“违规登山”。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_西藏商报 记者 次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