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一夜之间,美国总统特朗普靠着一纸“对等关税”法案,将自己推到了外交孤岛的边缘。这个曾经标榜“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总统,用经济大棒砸向全球,不分敌友,四面出击,引发了堪称近二十年来最猛烈、最全面的贸易围剿潮。而这一次,对准美国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手,而是它曾经赖以主导世界的核心盟友——欧盟、日本、加拿大、以色列,纷纷站出来,毫不留情地反击。这场贸易独裁式冲突,不仅刺痛了全球经济神经,更几乎将西方阵营内部的盟友信任撕碎殆尽。



特朗普口中的“对等”,实质不过是另一种极端单边主义的包装。他用这种充满惩罚意味的关税策略,试图倒逼各国屈服于美国的贸易意志。但真正的结果,却是让美国迅速失去了最为关键的战略支撑。欧盟率先做出回应,对美国提出25%的对等报复性关税,范围之广堪称“精确制导”:从钻石到坚果,从牙线到香肠,涵盖生活与产业链多端,旨在击穿美国的政治核心支持者——农业州和中产阶级消费者的神经。而特朗普却毫无反省,反而变本加厉地指责欧盟“没有买够美国能源”,甚至威胁“我们可以在一周内削减3500亿美元出口”。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被逼到墙角。特朗普公开炮轰东京在汽车贸易上“占了大便宜”,对其加征24%的“对等关税”,并对钢铝等日本支柱产业痛下狠手。日本首相石破茂不得不紧急成立综合应对总部,全体内阁总动员分析、反应和布防。他们一边试图说服美国降温,一边悄然准备对美出口路线的多元化方案。日本不是未曾示弱,而是已被逼得别无选择。

加拿大的遭遇则更加直白且粗暴。美国不仅将加征关税清单一并甩向了加拿大,还计划将软木木材关税从14.4%提高到34.45%,几乎相当于直接封杀该项产业。而这对加拿大家庭建房与出口经济的打击堪称毁灭性。总理卡尼公开表示,美国正因特朗普的“激进行为”走向经济衰退,并称这一政策将“破坏国际贸易体系”。更重要的是,加拿大表态已着手与“可靠伙伴”重新建立贸易通道,这句话分量沉重,它意味着世界最大经济体的邻国、盟友、北美经济共同体的一环,正在迅速丧失对美国的依赖。



然而,最具讽刺意味的,还属以色列。多年来被视为美国中东最紧密的盟友之一,却也未能逃过特朗普的税网。特朗普在白宫面对记者提问时,居然对内塔尼亚胡当面冷语相讥:“我们每年给以色列40亿美元,可不少。”这一句几乎赤裸裸地将外交援助变成勒索工具。而内塔尼亚胡面对这种羞辱,只能表示以方将努力减少对美贸易顺差。《以色列时报》用“令人失望的访问”来总结此行,已经是极度节制的表述了。

特朗普这种所谓“强人手段”,还只是是其连任战略的核心部分。在其团队眼中,“对等关税”不仅是经济政策,更是选票工具,是迎合铁杆支持者的“民族主义经济战”。这场战役不是为了提升美国制造,不是为了优化贸易结构,而是为了在民粹主义的怒火中续命。至于全球秩序崩塌、国际盟友反目、美元地位动摇、美国形象坍塌,统统都不在他的优先考量之内。

现在,美国国内民众掀已起反对浪潮,从农民到中产,从企业家到工会,全都在哀嚎。物价已开始上涨,部分商品断货,囤积潮在多地上演。美国农场主公开表示,“总统一说关税,粮价就掉”。玉米、小麦、大豆价格暴跌,农民破产潮一触即发。而美国媒体从《华尔街日报》到CNN,从《经济学人》到扎卡里亚,几乎一边倒地批评特朗普“正犯下现代史上最严重的经济错误”。扎卡里亚更是直言,特朗普的做法“任性、愚蠢、毁灭性”,美国的关税政策“更像巫术而非经济学”。



如果说经济的损失还可以用金钱衡量,那盟友的信任危机就是无价的。在以往,美国之所以能掌控全球,不仅因为财富与军力,更因为制度和信用。而如今的美国,正逐渐沦为一个政治高压、经济掠夺、外交讹诈的国家。不再是自由市场的守护者,而是国际规则的破坏者;不再是信任的中心,而是风险的制造者。

特朗普用关税点燃了自己引以为傲的外交地图,也用这场突如其来的多线贸易战,点燃了盟友的怒火。在这个全球经济本已脆弱、地缘政治不断升温的当口,他选择了开战,而不是协调。他要的不是贸易平衡,而是屈服与膝盖。他以为自己手握主动权,却没发现,全世界已在迅速绕开美国重新缔造新的贸易格局。

这一夜之后,美国不再是世界的共识中心,而成了被盟友围攻的孤岛。等到真正的经济风暴来临,不会只是一纸关税的回响,而是全球对一个失控帝国的全面反击。特朗普正在亲手将美国推向多边体系的对立面,也许最终,他能收获的不是伟大复兴,而是孤独谢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