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刘家龙
向咏梅
刘家龙的故事在成都洛带已流传300余年。当我约访刘家龙现在的负责人刘大祥的时候,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采访要求。刘大祥是一个很健谈的人,把刘家龙的故事娓娓道来,我后来才知道,他们这一支客家人居然是刘邦的后代:相传中山靖王刘胜是他们的八十五世祖,而刘备是他们的一百零一世祖。
水龙舞
每年七八月,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举办的水龙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与。
现在人们常说的洛带客家龙其实也就是指刘家龙了,这支刘家龙是清初从江西赣州入川时带来的,集中在宝胜村刘家大院,外界称之为“上川龙”,至今已300余年。刘家龙分水龙和火龙两种,舞火龙一般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以及春分时节,舞水龙多在七八月水龙节。1949年前水龙的作用主要是祈雨,如果是大旱三年的话,刘家龙就会以非常隆重的仪式祭拜后再舞水龙祈雨。祈雨时,他们会首先到刘家祠堂祭祀,然后搬开洛带甑子场八角井里的石头,掏干井里的淤泥,最后才开始舞水龙祈雨。据刘大祥说这是非常灵验的,刚一开始掏八角井的淤泥时,天气就会变了,风起云涌,既而天就下起雨来。他说有的刘家舞龙人一辈子也没有见过正式的这种舞水龙祈雨方式,因为大旱三年的日子不容易遇见。
洛带水龙节(李有书 摄)
刘家人最后一次舞水龙是1948年,当时的水龙是用原生态的谷草和翠色柳条扎成的九节草把龙,耍龙男子赤膊上阵,头戴柳条圈,众人用淘八角井之水泼洒水龙求雨,得以度过当年的干旱。1949年后,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舞水龙的习俗一度中断,仅保留了火龙和彩龙。
现在每年七八月政府举办的水龙节多为表演性质,作为“非遗”保存下来,从2001年恢复以来,共举办20届了。
2001年,龙泉驿区在成功举办两届火龙节的基础上,于7月举办了1949年后首届“西部客家水龙节”,刘家龙在保留原水龙舞法的同时,在内容、形式和参与方式上作了较多的完善和补充。舞龙共有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式,充分展现龙的精、气、神、韵。龙能否舞动起来,它的必要条件是有一众能各司其职的队员,还需要有深谙舞龙技艺的教师,以及一套活灵活现的龙具,要求选手有武术、音乐的基础,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聚集在一起打磨。舞龙的步伐和距离最重要。步伐的口诀是:“龙脑壳走龙心脚,二三节参(左右迈开)两脚,过了的脚踩脚(踩前一个人的脚印),龙尾巴对龙脑壳”。舞龙者之间的距离要求亦有口诀:“龙头跨一尺,二节跨一尺二,三节后递增一寸”。据刘大祥说,只要满足了这个条件,由龙头控制,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舞出来的龙才具有灵动性,才是活龙,否则就会成死龙、懒龙。最前面耍宝的人(喂宝入龙头)的人要讲究配合,因为他一个人在前面,行动比较灵活自由,要替龙队规划好行进路线,并选择驻足表演的控制点。刘家龙有摆阵、破阵、钻龙格、扯龙须4种表演形式,且以滚龙、蟠龙、行龙、仰龙等为主。风格粗犷质朴,再配以川剧的打击乐器锣、鼓、钹等,声势浩大热烈。现在的水龙节热闹非凡,纯为娱乐性质,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参与。舞水龙时,游客们拿着水桶、脸盆等舀水往舞水龙的人身上泼,游客之间也会互相泼水,特别是看到帅哥靓女,很多就会使劲往其身上泼水,还有个说法是身上的水被泼得越多,来年运气会越好。
火龙舞
舞火龙一般是在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以及春分时节,此时舞龙,是为祈福,祈望一年红红火火,五谷丰登。刘家人在舞龙之前,会有一系列的仪式。现在刘家龙在舞龙前三天,刘大祥也会亲自带着所有参与舞龙的刘家男子到刘家祠堂祭祀,祈求祖宗保佑平安,祭祀时会用三牲(全猪、全羊、全鸡)进行供奉;然后要求所有舞龙的男子净身三天。
以前的火龙是刘家人自己用竹篾扎成,烟花也由刘家人自制。舞龙者白天出去拜年,晚上舞龙,舞龙者赤裸上身,只穿一条短裤,上下腾挪;观赏者用烟花喷龙,前后追躲。烟花是吉财的象征,烧得越红,吉财越旺。因此,舞龙的和观龙的攻防进退,煞是刺激,因此刘家龙也成为客家文化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项活动。
刘大祥说,舞火龙是需要一些杂技和智慧的。舞火龙的刘家后人有一部分会专门去练就一些武艺,以应付出去舞龙时遇到其他人的刁难。这种情况,充满江湖味。火龙节与三国文化有一定联系,三国时诸葛亮擅长摆阵,而舞刘家龙的队伍通常会遇到这种需要破阵的情况,比如有一次,别人在一个装满水的大水缸里丢两个生鸡蛋,要舞龙的龙头不准用手,直接把鸡蛋拿出来,若拿不出来,这个火龙就得一直舞下去,这便是跑江湖的人常遇到的一些考验,需要应变者沉着冷静,迅速作出判断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否则,丢了面子不说,还连累全体舞龙队员。当然刘家龙的领队也不是吃素的,他憋着一口气,一个猛子把头扎进缸里,张口轻轻就将鸡蛋咬起来,完好地将鸡蛋从水里取出来,赢得全场喝彩。
1999年“世界旅游日”,“洛带刘家龙”在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和中央电视台荧屏上第一次亮相,就博得了满堂彩,客家龙由此开始崭露头角。千禧龙年春节,首届“四川客家火龙节”的隆重举行,使其再一次大展雄风。现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以及春分时节,刘家龙继续展示它的魅力。2009年7月,客家龙舞和客家水龙节被列为省级“非遗”。
彩龙舞
现在为了庆祝节日增添喜庆气氛,刘家的男子们多舞彩龙。我问为什么他们不舞火龙或者水龙,刘大祥说,主要从安全角度考虑,最近三年舞火龙相对少了,因为火龙需要烟花爆竹,确实具有一些安全隐患。水龙今年只舞过两次,据说是因为舞水龙后洛带下雨特别多,几乎天天下雨,刘大祥说就停下来了。现在的彩龙舞起来好看,没有安全隐患,也增添了喜庆气氛。
传承百年的刘家龙,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期待着火龙和水龙这项非遗能够继续保持下去,也期待刘家龙有更多的发展创新,给观众带来更多更美好的享受。
特别提示:“方志四川”已获得成都日报转载授权,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同意,请勿转载!
来源:《成都日报》2025年4月1日第8版
作者:向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