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罢免”与“关税风暴”在岛内交相辉映,已经让绿营的执政变得摇摇欲坠,绿营此时还在强调“亲美”,无异于已经等同“卖台”。那与绿营持相同立场的蓝营此时该如何转向,成了一个蓝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可谁都没想到,率先站出来的是“知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赵少康。
事实已经证明,赖清德及其行政团队确实不具备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尤其在对美上除了一味谄媚再无他法。这恐怕远超岛内民众的想象,他们还一度寄望赖清德,可以一改蔡英文执政时期的各种弊端,可以在岛内展现新气象。如今看来其除了内斗之外,简直一无是处,面对美国的关税重压,除了奉上所有筹码一味求饶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应对之策。
也由此岛内开始出现让“更懂美国”的蓝营献计献策,帮助绿营共渡难关,而蓝营一方则不断呼吁团结,希望绿营停止大罢免一致对外。这下绿营顿时露出了真面目,所谓的关税风暴对他们来说,相比大罢免压根就没那么重要。
就如同大罢免推动者之一的曹兴诚就坦言,罢免只有一次,关税问题可以慢慢解决;绿营党团方面吴思瑶也叫嚣,一码归一码,罢免不是绿营能阻止,蓝白还是从自身找问题,如何才能消除民众的愤怒。
可见在绿营心中,消灭蓝、白等在野政党才是当务之急,所谓找蓝、白协商不过是做做样子,同时也可以把蓝白与“关税风暴”进行绑定,让他们没有机会置身事外,届时把责任都推到绿营身上,反之绿营恐怕还想着关键时刻拿蓝、白来甩锅,为大罢免找到新的素材。
而蓝营在应对上确实还是稍显软弱,包括朱立伦在内心心念的就是停止大罢免,以为可以借此让绿营就范。而作为岛内领导人热门人选的卢秀燕,更是接连在大罢免以及此次关税风波中毫无亮点,她就如同朱立伦附体,除了不断喊团结就是要求停止罢免,可以说并未在关键议题上亮明自己的态度,也没向民众展现出一位领导人该有的风范。
反而是无官一身轻的赵少康屡屡切中要害,这也让蓝营支持者似乎多了一个选择,尽管赵少康已经表态无意参选蓝营党主席,但眼见卢秀燕不争气,朱立伦又是如此一种态度,即便韩国瑜也是并不热衷。由此不排除关键时刻他会站出来,以他的个性真有这样的举动,也不会让外界感到意外。
2024岛内领导人选举,侯友宜战况一度濒临危险,若不是赵少康关键时刻给蓝营兜底,说不定蓝营还真打算让柯文哲当正选了。毕竟那时的侯友宜民调一直垫底,蓝营也确实没了底气,好在关键时刻赵少康挺身而出,才让蓝营稳住了形势。反观柯文哲,当下最后悔的反而是他了,要是当初野心没那么大,如今也不会落得那么惨的下场。
即便成了临时救场的关键角色,但明眼人看得出赵少康在侯友宜旁边,却显得格外憋屈,毕竟作为副手参选人的他不能喧宾夺主,但侯友宜的诸多表现却让赵少康难以认同。
他自己也曾公开表示,若自己是正手一定会大开大合,一定会在更多焦点议题上点燃支持者更大的热情。不难看出他对当时的选举有很多想法,可惜生不逢时,当时的形势并非他能左右。
而这一次面对绿营发动的大罢免,他是第一个跳出来质疑朱立伦的人,扬言面对大罢免蓝营必须“热战”,事实也证明赵少康判断正确,随着罢免二阶段的到来,蓝营也不得不改变策略,由被动为主动,但若早点看清形势又何须如此被动。
针对美国的关税大棒,赵少康也是建议赖清德应该以台积电以及赴美投资作为筹码,他很清楚特朗普的为人,你手里没牌他都懒得看你一眼,可惜赖清德和绿营没有这样的勇气,他们压根不想和美国斗,只想奉上一切求和。
随后赵少康更是火力全开,批评赖清德当局过早暴露自己的底牌,完全就是提前放弃抵抗。而且他也强调,台湾每年从大陆赚上千亿美元,美国却不断对台进行掠夺,到底谁才是敌对势力?绿营当局必须认清形势,尽早放弃与大陆对抗,重启两岸经贸才能弥补损失。
这话从赵少康嘴里说出来并不容易,其一度以“知美、亲美”著称,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赵少康也在改变着自己的立场。尤其对美国越来越不抱幻想,其多次在节目中公开戳破美国对台的图谋,呼吁岛内政党美国不值得信赖。
可见蓝营的“知美派”正在悄然转向,作为岛内精英他们内心已经很清楚,美国已经越来越靠不住,台湾想要有未来就必须依靠大陆,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经贸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唯有两岸合作才能对抗老美的掠夺。
而对蓝营来说,他们相比绿营最大的筹码莫过于,还有机会与大陆进行协商、协作,而台湾想要顺利渡过这次关税危机,除了依靠大陆已经别无选择。蓝营必须展现出自己的这个优势,才能让自己有别于一味媚美的绿营,才会让民众有机会选择他们。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排除关键时刻赵少康会站出来,带领蓝营走出一条变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