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即悼念亡者,广义的悼亡包括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因西晋潘岳有悼念亡妻的诗《悼亡诗三首》,后人沿袭这一题材,因此悼亡诗、悼亡词一般指悼念亡妻的诗词。

悼亡词的巅峰之作,当然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个词题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提起“十年生死两茫茫”,相信很多人都能将这首词背出来。



苏轼之后,悼亡词写得最好的,当属清代的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20岁时,迎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为妻。新婚之时,纳兰容若写词《浣溪纱》称赞卢氏:“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说她有绝世的风姿,是天上下到凡间的仙女,并且志趣高雅,纯洁可爱。

词中还说:“相看好处却无言。”虽然封建婚姻少不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从这句词中可以看出,两人结婚时就是情投意合,非常恩爱的。

然而,结婚三年后,卢氏便病逝了,纳兰容若悲痛至极,为她写下了不少悼亡词。

这些悼亡词,是纳兰容若词中最优秀的杰作,下面这首《沁园春》,便是可以媲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杰作。



纳兰容若在词前小序,写明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丁巳年,即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阳前三日,即农历九月初六,此时,妻子已病逝三个多月。

这天夜里,纳兰容若梦见的亡妻,两人执手哽咽,正如苏轼《江城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所描写的情景。

梦醒之后,妻子梦中说的话大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妻子临别时赋了句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纳兰容若疑惑,妻子平时并不擅长作诗,如何赋出这样一句诗呢?

纳兰容若感伤不已,写下了这首《沁园春》。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瞬,指一眨眼之间,息,即呼吸,瞬息就是一眨眼一呼吸之间。浮生,即人生。《庄子·外篇·刻意》中云:“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低徊,即徘徊、流连。

人生是如此短暂,一眨眼一呼吸之间就过去了,妻子如此薄命,让人惆怅徘徊,难以忘却。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红雨,如雨般飘落的红花。李贺《将进酒》有云:“桃花乱落如红雨。”雕阑,即雕花彩饰的栏杆。

回忆当初,闲暇之时,我们躺在绣榻之上,一起吹那满天飘落的红花,一起依偎在华美的栏杆旁,欣赏那红霞满天的夕阳。

这一句写得无比动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跟相爱的人一起欣赏世界美景。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这一句回到现实,跟妻子相会的好梦难留,梦中妻子的残诗,因内心痛楚,不敢续写,只能在深夜里痛哭一场。

“梦好难留”四字,一语双关,既指夜里跟妻子相会的好梦难留,也指曾经跟妻子恩爱美好的生活已如梦幻般飘散。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灵飙(biāo),灵风。指梦中爱妻的身影如风般飘乎。

梦中妻子的遗容,还没仔细端详,便如灵风般飘散了。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碧落:天上、天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霜,头发变白。

梦醒之后,想要寻找妻子,只见夜空茫茫无际,无处寻觅妻子的身影。一夜痛楚,明天早上,想来头发应该白了不少吧。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即使现在天人永隔,但尘缘未断,相思未了,每当看到春天的红花,秋天的黄叶,我都会想起你,引起无限的感伤之情。

相爱的人不在,世界的美景也就失去了意义,只会引发伤感的情绪。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绸缪(chóu móu),情意殷切,这里指夫妻之恩爱。《诗经》中有一首诗《绸缪》,其中云:“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这是一首祝婚诗。

摇落,原指花叶凋残、零落,这里指妻子逝去。

荀衣,用典,《太平御览》引《襄阳记》云:“刘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说汉魏时的荀彧(yù),到人家去,坐过的席子几天都是香的。后以“荀衣”、“荀香”、“荀令衣香”比喻人的风流神采。

这里词人进入了幻境,恍惚间觉得妻子还在,想要跟妻子再结连理,重续恩爱。猛然间,词人从幻境中惊醒,原来妻子已经逝去了,想到这里,词人往日的风流神采已经消损殆尽了。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倩,请,央求。邻笛,用典,晋向秀经过亡友故居,听到邻人吹笛,感情亡友,写《思旧赋》来悼念亡友。后多用此典表示笛声凄婉,使人怀旧伤逝。

这时,声声邻笛传过来,笛声幽怨哀婉,更让人怅惘难耐。

纳兰容若的这首《沁园春》,写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确实可以媲美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