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这几年,素食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从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推广,到西方国家政府和环保组织的大力支持,素食主义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政治正确”。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种浪潮也逐渐影响到了中国,一些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甚至国内部分学者,纷纷鼓吹“减少肉类摄入”,甚至称“中国人吃太多肉会影响全球环境”。
素食主义真的有利于健康和环境吗?
素食主义者普遍宣称,吃素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碳排放,保护地球环境。然而,这些观点在现实面前往往站不住脚。
首先,从健康角度来看,长期素食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特别是在儿童和老年人群体中。2019年,《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素食的人患上中风的风险比正常饮食者高出20%。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观念,适量的肉类摄入对增强体质至关重要。
一些中国农村地区的儿童因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平均身高往往比城市儿童矮,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后,肉类消费的增加直接促进了青少年的身高增长。其次,所谓“减少碳排放”的环保论点也站不住脚。
事实上,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并非畜牧业,而是工业生产和化石燃料消耗。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显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农业仅占约14%,其中畜牧业的贡献不到一半,而工业和能源行业占据了绝大部分。
然而,某些西方环保组织却选择性地忽略这些事实,将“减少肉类消费”作为环保的主要手段。更讽刺的是,美国人均肉类消费远远高于中国,但这些组织却鲜少对欧美国家进行道德批判,反而不断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推广素食主义,甚至施压政府减少畜牧业发展,这种“双标”行为不得不引人深思。
更重要的是,人类的生理结构决定了肉类摄入的必要性。历史上,我们只听说过纯肉食民族,比如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但从未听说过纯素食的民族能长期存续。
因纽特人世世代代以肉食为生,并且能够维持正常生存,是因为他们的饮食方式十分特殊。他们会生食动物肉类,因为冷冻肉能够杀死寄生虫,而生食可以保留肉中的维生素。例如,他们会食用生鱼、鲸肉、海豹肝等,以补充维生素C和其他营养素。
而现代人由于普遍采用熟食,肉中的维生素含量会有所损失,因此才需要从水果蔬菜中补充营养。由此可见,纯素食主义并不符合人类进化的生理需求,那些鼓吹纯素食主义的人,很可能对人类的基本营养学缺乏最起码的了解。
是谁在推动全球素食主义?
细究素食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我们会发现背后隐藏着错综复杂的资本运作与利益链条。首先,一些跨国食品巨头在积极推动“人造肉”“植物蛋白”等替代食品的市场扩张。例如,美国的“Beyond Meat”公司在2019年上市后,市值一度暴涨至130亿美元,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巨头纷纷推出素食汉堡。
与此同时,这些公司通过投资媒体、赞助学术研究、支持环保组织等方式,渲染肉类消费的“危害”,甚至通过政治游说推动素食政策。
说白了,资本逐利,吃素只是他们的生意,能让你少吃一口肉,就意味着他们能多卖一块植物肉,多赚一笔钱。
其次,部分国际环保组织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一些欧美环保组织公开呼吁“减少中国人的肉类消费”,声称“中国人口庞大,肉类需求对全球气候变暖构成威胁”。然而,他们却对欧美国家的人均肉类消费只字不提。
这种言论不仅缺乏科学依据,更是一种典型的“道德帝国主义”,试图以“环保”之名对中国的饮食文化进行干涉。当然,并不是所有素食主义者都带有目的性。有些知识分子,本身就是素食主义者,纯粹是个人信仰,只要他们自己吃素,不强迫别人,那自然也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有些人不满足于个人选择,非要把自己的信仰强加于人,甚至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食肉者“落后”“不环保”,这就过分了。还有一些年轻人、小文青,往往在网上大肆宣扬素食主义,甚至讽刺传统饮食习惯。
他们并不是蠢,只是见识还不够。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中国还有大量农村地区的孩子,连充足的蛋白质都摄入不足,营养问题远比环保问题更紧迫。他们更不会想到,当自己享受着进口坚果、牛油果等所谓“健康素食”时,全球粮食贸易体系正由资本掌控,而弱势群体甚至连一碗热腾腾的红烧肉都吃不起。
值得一提的是,素食主义的重要理论奠基人彼得·辛格(Peter Singer),他是哲学界动物权利理论的奠基者之一,确实主张素食主义。
但有一点,他虽然提倡素食,但他绝不反对别人吃肉,因为他明确表示,吃肉是个人的饮食自由。他与那些激进素食主义者的最大区别在于,他尊重肉食者的选择,而不是像某些极端素食主义者那样,不仅自己不吃肉,还要强迫别人跟随自己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凭什么不能吃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文明,饮食文化丰富多样,肉类在中国饮食结构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从《诗经》中的“肉如流水”,到《红楼梦》中的“螃蟹宴”,肉类一直是中国人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的象征。
中国历史上,宋朝时期由于战乱导致肉类供应减少,百姓长期营养不良,整体身体素质下降,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肉类消费的回升,国民体质才得到了恢复。
而如今,某些西方机构和资本力量却试图以“环保”“健康”为名,干涉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这种行为不仅荒谬,更值得警惕。在欧美的许多地方,蔬菜的价格往往比肉类昂贵,因此素食主义甚至成为了一种“时髦身份的象征”——毕竟,你得买得起啊。
许多欧美的中产阶级和富人,吃素已经不单纯是健康选择,更是一种“高端生活方式”的标签。然而,中国人吃饱饭才多久?
想当年毛主席就深知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年轻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投身于革命事业,常常面临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巨大的身体消耗。毛主席一向提倡军队、劳动人民要多吃肉、蛋、奶等高营养食品,以补充体能,增强体质,确保革命斗争的胜利。
当时,中国的物资匮乏,很多人连基本的营养需求都难以满足,吃上一口肉更是难得的享受。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富足生活。
然而,现在居然有人站出来告诉中国人“吃肉不环保”“吃肉不健康”,甚至试图让中国人重新回到营养匮乏的年代。这种行为毫无疑问是一种忘本,甚至可以说是居心叵测。中国人吃肉,不仅是为了健康,更是为了拒绝被操控,捍卫自己的饮食自由!
素食主义者常常站在道德高地批评肉食者,但他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动物是生物,植物就不是吗? 植物同样是生命,为什么杀动物是残忍的,而割下植物的果实、砍掉植物的根茎就不算残忍?
如果全世界都不吃肉,那么许多被人工饲养的动物,比如牛、猪、鸡,就会因失去经济价值而被彻底淘汰,甚至灭绝。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善待生命”吗?
尊重饮食自由,警惕外部操控
素食可以是一种个人选择,但绝不能被强加于社会,更不能成为某些资本力量和国际机构操控他国饮食文化的工具。面对素食主义的全球浪潮,我们必须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也不被资本与舆论操控,守护属于我们的饮食文化和健康未来!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 2020-01-03 14:58《为何人们讨厌纯素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