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最新拍摄的卫星图显示,美国国防部已向印度洋岛屿迭戈加西亚部署至少6架B-2轰炸机,占美国空军B-2轰炸机机队的30%。分析人士称,在中东紧张局势再度升级之际,此举是向伊朗发出的信号。卫星公司Planet Labs拍摄的图像显示,迭戈加西亚岛上停机坪上有6架B-2轰炸机,并且可能有其他B-2轰炸机隐藏在掩体中。迭戈加西亚岛上还部署有加油机和运输机,这里距离伊朗南部海岸3900公里。
特朗普(资料图)
与此同时,伊朗境内的上千枚导弹已经上发射架,美伊之间的局面正滑向最危险时刻。电视采访中,特朗普对伊朗展现出了极具压迫性的姿态。他宣称伊朗若不同意核协议,将面临"史无前例的轰炸行动",同时不排除重启类似2018年的二次关税制裁。这种军事与经济手段的组合拳,是美国对伊朗“窒息式打击”的升级版。面对美方高压,德黑兰展现了“抗争到底”的姿态。
据环球时报报道,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与荷兰外交大臣费尔德坎普通电话,就双边关系及地区和国际形势进行讨论。阿拉格齐强调,伊朗坚定致力于根据国际法推进和平核计划,并重申伊朗一如既往地愿意在平等立场上进行真正的、间接的谈判。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营造建设性的氛围,并避免基于威胁、恐吓和讹诈的做法。阿拉格齐表示,美国官员对伊朗的威胁性言论不可接受,不仅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还使当前局势更加复杂。
伊朗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司令哈吉扎德也向美国发出警告:“如果你住在玻璃房子里,就不要扔石头。美国人在该地区至少有10个基地,部署了5万名士兵,这意味着他们就坐在玻璃房子里。”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中东的5万美军都在伊朗弹道导弹的射程之内。除了伊朗军方的强硬声明之外,伊朗最高领袖的顾问拉里贾尼的讲话更令人关注。他说美国在核问题上的失误可能会迫使伊朗发展核武器。他指出如果美国继续施压,伊朗可能会“别无选择”。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资料图)
自2018年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美国通过经济制裁、军事威慑等手段试图迫使伊朗让步。2025年3月特朗普要求伊朗在两个月内接受新协议,并威胁“不达成协议将面临轰炸”。这一策略的本质是通过制造危机感,迫使对手回到谈判桌。伊朗的回应展现了高度战略定力。作为中东地区的重要力量伊朗在也门、叙利亚等地的代理影响力,以及其扼守霍尔木兹海峡的地理位置,使其具备与美国周旋的筹码。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的博弈始终围绕“红线”展开。
看看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策略。特朗普可能以为,通过展示军事实力,可以迫使伊朗屈服。但实际上,这种策略在伊朗这里似乎并不奏效。因为伊朗深知,一旦选择屈服,那么美国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大。所以,伊朗选择了强硬回应,让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策略陷入了尴尬境地。这和半岛核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策略,在伊朗这里似乎并不奏效。反而,他的每一次“施压”,都像是在给哈梅内伊“送分”。
特朗普(资料图)
当前,美伊对抗的核心焦点仍然是波斯湾的能源安全问题。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封锁,不仅威胁到伊朗经济,也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冲击。伊朗控制着全球约五分之一石油运输通道的霍尔木兹海峡,一旦伊朗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反制美国,封锁这一关键水道,将引发国际油价飙升,进而影响全球经济。此外,美国针对伊朗的制裁行动也让中东地区局势变得更加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