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热爱国学、专注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
庄子在他的《逍遥游》中,描述了3种人。
庄子称他们为:至人、神人、圣人。
单从命名来看,就晓得,在庄子心目中,这是非常厉害的几种类型;
他们各自,到底有什么特点?3种人中,哪种境界更高呢?
第一种:圣人
圣人,在世俗之人的眼中,各方面修养已然到达无法超越的地步。
那么,庄子是怎么看待这类人的呢?
庄子拿他同时代的一位道友宋荣子来形容。
宋荣子的人生境界有多高呢?有一句熟悉的话,我们在勉励自己时,经常用到: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哪怕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会因此更加努力;
哪怕全世界的人都否定他,他也不会因此感到沮丧。
庄子说他【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宋荣子是当时很有威望的思想家,他看到各国战乱,生灵涂炭,感到很痛心,于是大力弘扬道家止战、均平的思想,为了调和儒墨之争而四处奔走。
宋荣子是一位把他人利益放到自己前面的人,为所当为,问心无愧,确实当得起圣人之名。
不过转折来了。庄子说他: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宋荣子对于世间名利,毫无贪婪占有之心,不过,他还是有所欠缺。
为何?他嘲笑那些修养低于自己的人,说明他还有很强烈的分别之心。
第二种:神人
所谓神人,他们已经超脱了世间的束缚,显然比圣人更胜一筹。
庄子用列子的情况来说明。
列子乘风而行,轻灵自在,可以飞行半个月再回来。
从我们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已经是人类可以想象到的极限境界了吧?
不过又被庄子否定了。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他虽然对世间的福报不感兴趣,但依然有所依赖。没有风,他就飞不起来。
第三种:至人
至,有到,极,最的含义。
庄子心中,最厉害的一种人来了!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什么叫天地之正?
正,有中间,端正,合乎法度的意思;
天地之正,可以理解为天地共同遵循的法则,这不就是说的老子的“道”么。
说白了,这就是说此人掌握了天地万物的规律,意为得道之人。
辩,通“变”。
至人,懂得顺应万事万物的规律,可以驾驭自然之变化,这样的人,便可以在任何处境中,处之泰然。
对于这样的人,他还有什么需要依赖的呢?
无待与无己
说到最后,庄子其实要表达的只有一个中心思想:无待。
我们为何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因为我们有待,即有所仰仗,有所依赖。
世人,要么被世间名利所束缚,要么被某种看似高大上的追求所限制,这都让我们无法脱离某种框架的局限,都导致我们必须有所待。
圣人、神人尚且如此,何况普通人?
怎么办?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做到无己而已。
一个人,有待是因为有“我”,有我便有了各种执念。
当“我”的概念放下了,就与万物融为一体,物即是我,我即是物,又哪有什么分别和依赖?
三自观点:
上面不过是庄子的一种理想表达,现实中,又哪可能做到无我呢?
对于我们俗世中人来说,能够淡泊一些,做到人与我之间,情感与利益的平衡,就已经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