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宣称,若伊朗拒绝就核问题达成协议,美国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轰炸”并恢复二级关税制裁。伊朗《德黑兰时报》次日回应,全国导弹已装入发射架,警告“打开潘多拉魔盒将付出沉重代价”。这场剑拔弩张的对峙背后,是美伊博弈进入新的临界点。

美国此次军事动作堪称近年之最。3月下旬,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抵达中东,与“哈里·杜鲁门”号形成双航母编队。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秘密部署6架B-2A隐身轰炸机,这种可携带3万磅钻地弹的战略武器,作战半径覆盖伊朗全境。五角大楼数据显示,该基地近期接收了超过50架C-17运输机的物资补给,弹药储备量较常态增加3倍。




“卡尔·文森”号航母资料图

伊朗则以“导弹墙”反制。革命卫队公开视频显示,位于克尔曼省的地下导弹城已完成120枚“流星-3A”中程导弹的部署,其1500公里射程可覆盖以色列特拉维夫和美军驻科威特基地。更具威慑力的是“法塔赫2”高超音速导弹,该型武器在4月13日对以色列的突袭中崭露头角,400秒内突破美以防空系统,命中拉蒙空军基地等关键目标。军事专家估算,伊朗目前拥有1500余枚弹道导弹,其中30%具备机动发射能力。

特朗普政府延续“极限施压”策略,但手段更加激进。3月初致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要求两个月内达成新核协议,否则将重启“最严厉制裁”。这种“最后通牒”式谈判遭到伊朗拒绝,总统佩泽希齐扬明确表示,“间接对话可以继续,但直接谈判必须建立在平等基础上”。

双方立场存在根本分歧。美国要求伊朗全面停止铀浓缩活动,并放弃支持地区武装组织;伊朗则坚持核计划的和平性质,同时要求解除所有制裁。中俄伊北京会晤提出的“分阶段解禁”方案虽获国际社会认可,但美国拒绝调整既定战略。军事观察员尹卓指出,美伊目标差距过大,短期内难以突破谈判僵局。

当前局势与2020年苏莱曼尼遇刺事件高度相似,但潜在破坏力更大。胡塞武装对红海航运的袭扰已导致75%的美国商船改道非洲,而伊朗通过“抵抗轴心”网络持续向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输送武器。美国防部评估,若冲突爆发,伊朗可能在48小时内发射500枚导弹,重创中东12个美军基地。



伊朗最高领袖顾问拉里贾尼资料图

更危险的是核问题的“临界点”。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显示,伊朗已积累超过2500公斤丰度4.5%的浓缩铀,接近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技术门槛。最高领袖顾问拉里贾尼警告,若美国进一步施压,伊朗可能被迫走向“拥核自保”。这种“边缘政策”加剧了核扩散风险,中俄等国已呼吁重启多边谈判。

美国的二级关税制裁直指伊朗命脉。能源出口占伊朗财政收入的60%,而石油买家若继续进口伊朗原油,将面临美元结算限制。但伊朗通过“石油人民币”结算和走私网络,2024年原油出口量仍维持在120万桶/日。更具创新性的是“加密货币换物资”计划,革命卫队利用区块链技术规避制裁,每月可获取约3亿美元硬通货。

伊朗的反制措施同样精准。4月1日,伊朗宣布对美国农产品实施“报复性关税”,并禁止进口波音飞机零部件。这种“以牙还牙”策略虽对美国经济影响有限,但在政治层面形成舆论压力。美国商会数据显示,制裁已导致美伊贸易额从2015年的120亿美元暴跌至2024年的不足5亿美元。

中俄等国积极推动对话。3月14日北京会晤提出“双暂停”方案:伊朗冻结高浓缩铀活动,国际社会解除部分制裁。欧盟则试图通过“贸易互换机制”缓解经济压力,但受限于美国长臂管辖,实际效果有限。阿拉伯国家态度分化,沙特、阿联酋呼吁克制,以色列则公开支持美国军事选项。



欧盟资料图

这场危机的本质是体系性矛盾。美国试图维持单极霸权,伊朗则追求地区主导权,而核问题成为双方博弈的焦点。军事专家杜文龙指出,当前局势如同“火药桶上的舞蹈”,任何误判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国际社会的共识是,只有通过包容性谈判,才能避免中东陷入新的冲突泥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