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晨:3年蜕变,95后民警从警营小白逆袭反诈先锋
贾晨,男,中共党员,阳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从警3年,这位活力四射的95后民警,把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公安事业,用热血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担当。
2022年3月,初入警营的贾晨带着一脸青涩,面对派出所棘手复杂的工作,他没有丝毫退缩,和同事在入户走访中察“家情冷暖”,在办理案件中解“家长里短”,他如同一块干涸的海绵,紧跟前辈,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终于让自己从“业务小白”成长为“办案好手”。2023年11月,贾晨转岗刑侦大队反诈中心,他迅速进入角色,用勤奋好学、善于钻研的劲头,将派出所学习的经验巧妙地融入侦查办案中,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反诈民警。
连续加班加点17天,4卷500余页的案件资料……这是贾晨在办理一起投资诈骗案中的工作量。“刑侦大队加班加点是很正常的事,饿了吃口泡面,回去睡3个小时回来继续加班,但看到案件完结的那一刻,欣慰是无法形容的。”回忆起前段时间,他脸上的疲惫仍未消散。
2025年2月15日,刑侦大队接到辖区居民报警称遭遇投资诈骗。接报后,贾晨第一时间投入到紧张的侦查工作中。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贾晨发现这起案件的诈骗手段极为隐蔽,诈骗分子冒充金融界“资深人士”诱导被害者投资,随后以充值通道紧张为由操控被害者在网购平台购买电子产品,利用 “闪送” 服务迅速实施赃物转移,再通过转卖的方式将钱“洗白”。
作案手机号虚拟化,取货地点随机化,人员身份隐匿化,面对重重困难,贾晨没有丝毫退缩,他深知,每耽误一秒,群众的损失就可能进一步扩大。从电子数据的深度挖掘,到海量交易的仔细梳理,他和战友们重建订单时空轨迹,奔赴3000余公里外的广东、广西等地,顺线排查,终于在3月4日凌晨,将“跨省游击”的冒牌“闪送员”吴某及其上线吕某、何某抓获,当场扣押闪送物品10余件、手机4部、无人机1部。
一次次与诈骗分子的较量中,贾晨逐渐意识到,反诈工作不能仅靠事后打击,更要提前预防。“破一案不如防一案,多一次宣传,多一批人知晓,就少一人被骗受害。”为了让反诈宣传更接地气、更有实效,贾晨利用大型活动日、节假日、集会,在人流密集区域以及中小学校园内开展反诈宣传,详细拆解诈骗分子的套路。同时,还将反诈宣传视频、内容转发到反诈矩阵群内,让群众及时了解新型诈骗手段,筑牢防骗意识,从根源上斩断被骗可能。
宣传防范、预警劝阻、资金止付,反诈战线上的每一个脚步,贾晨都踩的坚实有力,如何从诈骗分子手中把群众的钱“抢”回来?如何聚集各方力量把拦截资金的堤坝筑得更牢?这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24年12月4日,刑侦大队接到反诈预警指令:辖区居民周某存在被诈骗风险。贾晨立即拨打周某电话,电话那头,周某言辞闪烁,只称要“取现8万元转存至其他银行”。为了抓住劝阻的“黄金时间”,贾晨立即赶往周某家中,面对询问,周某虽坚称取款用途正当,可神色慌张,拒绝透露详情。“周姐,您可能遇到冒充公检法诈骗了,这钱咱可不能转。”贾晨以同类案例为切入点,细致拆解诈骗话术的漏洞,经过1小时的耐心劝说,周某终于说出实情:对方称自己是某市公安局民警,谎称周某身份证涉嫌诈骗,要求其接受调查期间不准和其他人接触,并缴纳8万元“保证金”以“免除责任”,周某一听便慌了神,立即按照对方要求准备汇款。贾晨结合真实案例,再三强调公检法机关绝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当事人转账,周某这才如梦初醒。
“我们干反诈的,需要未雨绸缪,犯罪分子行骗手段层出不穷,我们就得想到他们前头,防到他们前头,才能捂好老百姓的‘钱袋子’。”从初入警营时的懵懂新手,到如今在案件侦办、宣传预警等多个领域都能独当一面,这三年,是贾晨不断成长、实现华丽蜕变的奋斗历程。未来,他将继续坚守在反诈斗争的最前线,以“与骗子赛跑、为百姓守门”的信念,在反诈战场上书写忠诚担当。
商务合作 0356-8981555
来源:阳城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