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个大V,叫九边,他老关注大城市男女生存状态,特别是那些大龄优质剩女,看得我挺有感触的。他说的那些事儿,我感觉挺有道理,也挺现实的。

先说男人吧,就拿北京来说,十年北京生活,很多男人就是两点一线,公司-家,公司-家。工作压力山大,哪还有时间社交、休闲?生活枯燥乏味得跟什么似的。我一个哥们儿,在北京十年了,每天挤地铁,加班到九点多是常事,周末就宅在家,追剧打游戏,女朋友都没时间找。这生活,说句实在话,有点惨。你看看北京男性平均工作时长,通勤时间,那数据都摆在那儿,生活压力能不大吗?


再说女人,特别是那些在大城市里混得不错的女人。她们社交活动可丰富了,逛街、打卡、拍照,各种聚会,跟家乡那熟人社会完全不一样。她们经济独立,选择也多,就算大城市再繁华,跟她们关系也不大,她们也不愿意回老家。我一个表姐,上海人,在北京工作,她说北京太卷了,压力太大,但回上海?她又不愿意。她觉得上海虽然房价高,但机会也多,生活节奏也快,更符合她的生活方式。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龄优质剩女呢?我觉得跟性别差异导致的生存策略不一样有很大关系。三十岁以后,很多男人都回老家了,女人却还留在城市。男人在大城市难以立足,女人经济独立,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城市,或者通过婚姻获得稳定的生活。


九边特别提到上海,说上海是女人的天堂,男人的地狱。这话虽然夸张,但也反映了一些现实情况。上海对女人友好,洋气、精致,工资高,自由度高;对男人却很残酷,买房买车难上加难,好多男人都选择离开了。你看看上海的男女比例,房价,女性平均工资,数据都说明问题。


究其根本,女性的经济独立和对独立社交的需求,是导致大龄优质剩女现象的关键。男人在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的压力下,很难在大城市长期立足。




那咋办呢?我觉得得从多方面入手。对男人来说,政府得出台政策,减轻他们的城市生活压力。比如,多建点保障性住房,提高平均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你看其他一线城市的男人,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对女人来说,鼓励她们追求个人价值实现,别把婚姻当成唯一目标。同时,也要关注女性在职场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我认识一个很厉害的女程序员,能力超强,但升职加薪的时候,却总是比男同事慢半拍。


长期来看,得促进城市资源均衡发展,解决大城市拥挤和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降低生活成本,才能缓解大城市男女生存压力。




九边的观点也有局限性,他更多关注个体差异,忽视了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应该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比如社会性别观念、经济政策等等。


总的来说,大城市男女生存现状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也提示我们需要反思城市发展模式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现在这社会,结婚难,找对象难,更别说在大城市里立足了。大家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奋斗,可这奋斗的过程,却充满了挑战。希望未来能更好一点,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