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消息,“即使重建印中关系之路充满艰辛,印度政府也做好准备。”《印度时报》2日以此为题报道说,中印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75周年。印度外交秘书维克拉姆·米什里(中文名“唐勇胜”)当天还出席了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举行的纪念活动。《印度时报》报道称,印中关系的升温再次得到充分展示。唐勇胜表示,如果两国为修复关系取得的“良好开端”能够转化为印中两国人民的切实利益,这样的纪念活动将变得更有意义。
印度士兵在边境巡逻(资料图)
两国人民毗邻而居,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中印都有着和平向善的传统和特质,都有通过对话化解矛盾的智慧和能力。面对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双方建立了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等沟通渠道,努力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去年底,双方通过密集对话,推动边境局势回归平静,成为中印协商解决分歧的最新注脚。
在中印建交75周年这一时间节点上,回顾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合作前景尤为重要。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两国关系虽经历风雨起伏,但总体保持向前发展势头,友好交流合作始终是主流。在金砖、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中印之间的合作展现出独特优势。去年中国驻印度使领馆共向印公民核发赴华签证28万件。今年第一季度核发赴华签证大约7万件,同比增长约15%。
2025年4月1日是中国和印度建交75周年纪念日。当日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答问时表示,中方愿同印方一道努力,推动中印关系沿着健康稳定轨道向前发展。“中方愿同印方一道努力,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印关系,以两国建交75周年为契机,增进双方战略互信,加强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和协调,共同维护中印边境地区和平安宁,推动中印关系沿着健康稳定轨道向前发展。”郭嘉昆说。
要知道,就在9天之前,印度总理莫迪在采访中表示,中印之间的竞争应该是“健康且自然的”,两国之间的重点应该是确保分歧不会变成争端,双方强调的应该是对话而不是纷争。双方正在解决边境问题,以便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这与此前莫迪对中国的态度大相径庭,莫迪政府都将中国视作头号对手,希望能够在各个行业都压中方一头。如今,莫迪放软了口风,大概率就是发觉印度长时间视中国为“眼中钉”,和中方进行恶意竞争,并且在边境问题上胡搅蛮缠,对印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过去4年来,由于边境争端,莫迪政府加强了对中资企业的限制和审查,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直接禁止了上百款中国的APP,同时为了保护“印度制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施加诸多限制。然而莫迪政府的这些“骚操作”并没有什么成效:自2020年以来,印度从中国的进口增加了55%以上,贸易逆差更是近乎翻了一倍,中国继续保持印度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这4年间,莫迪为“印度制造”战略花了2300亿美元,但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不升反降。
印度制造业(资料图)
3月中旬,莫迪访美,并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讨论了关于关税等相关议题,从目前的结果来看,美方并没有给印方“开绿灯”,尤其在美国对全球征收“对等关税”的时候,特意点名印度,表明美国政客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的“对等关税”政策,尤其针对印度,毕竟印度在某些产品上对美国征收了非常高额的关税。眼见从美国那边讨不到好处,莫迪便调整对华政策,主动说起了中印关系的好。那么多国家愿意与中方合作,就足以证明,中方确实在为对方着想,但若是印方没有诚意,就也别怪中方不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