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黑土地,寒意还未褪尽,阳光温柔地洒在田野上,永吉县岔路河镇吴家村即将迎来又一个充满希望的农耕季节。与以往不同的是,因为有“黑科技”的加持,这里的备春耕充满了“科技范儿”。
走进禾谷丰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帅正在查看当天的环境数据。“看,这个就是我们的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它集气象监测、土壤墒情、虫情测报等多功能于一体,每隔3分钟一更新,所有信息都能‘一键直达’。”张帅指着智慧大屏上的信息告诉记者,“像今天咱们的数据就是温度12.5,湿度47.4,风向117,现在的地温大概在零下2度左右,还比较低,一般在10度左右的时候才适合咱们水稻的种植。”
觉得光看数据不“过瘾”,张帅又带领记者来到了农田里的监测站。看着一排检测器,张帅开启了“话匣子”:“这个是小型气象站,它配备了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大气压力传感器、风速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等,能方便我们及时掌握农业小气候的变化情况,实现精细化的农业种植。”
“这个是智能孢子分析仪,它能够收集和分析空气中的孢子情况,从而预防和监测农作物的病害。”
“这个是自动虫情监测设备,它利用现代光、电、数控技术,能够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诱虫、杀虫、收集、分装、排水等一系列操作。怎么样,神奇不?”
记者看着张帅对这些“神器”如数家珍,他也道出了自己的种田心得:“以前种地都靠经验,现在我们靠科技。”他指着埋在地里的栉壤仪说:“这个是土壤检测器,通过它不仅能知道土壤的温湿度,还能检测土壤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还有土壤的ph值等等。我们的远程监测设备能自动采集土壤墒情实时数据,并自动存储到数据库中,在智慧大屏上一目了然。”
有了这些“黑科技”,张帅对今年的收成信心满满:“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气温合适,我们就开干!”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丁美佳 冯荟羽
责编 周凇宇
二审 丁美佳
终审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