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peed(甲亢哥)踏入长沙的那一刻,芒果台或许以为,他们请来了“真·热搜”;文旅也幻想着,能像重庆、成都那样再打造一个“城市名场面”。
可现实往往不配剧本——整场直播下来,观众只记住了三件事:
甲亢哥吃得脸发红、广告多到数不清、全程尴尬到脚趾蜷缩。
连“芒果 尴尬”都冲上了热搜第一。所有原本被精心策划的桥段,都在评论区变成了一场荒诞剧。
01| 从“疯”变“控”
Speed此前的中国之行,几乎场场火出圈。
他在深圳体验AI,在河南打少林拳,甚至在重庆走街串巷的时候,还能被路边大爷拉着一起跳广场舞。
他疯得真诚,也傻得可爱,让人愿意原谅他对中国文化的一知半解。因为你能看出来,他是带着好奇来的,而不是带着剧本。
可到了长沙,这份“不可控的真实”被节目组用熟练的流程打散了。
他的行程变得高度设计化——
要吃就必须是文和友里打卡级别的臭豆腐、麻辣牛蛙,连互动也不再自然,反倒像是某种必须完成的“KPI指标”。
芒果台一边打着“真实直播”的旗号,一边把整场活动剪辑得像综艺首秀。
而Speed作为主角,却频繁露出“我该干嘛?”的迷惑表情。
——甲亢哥接受排着队的拥抱,充满了尴尬
这不是Speed的节奏——这是芒果台试图用老旧综艺逻辑硬套TikTok世界的节奏。
问题是,这个世界已经不吃“设定感”这一套了。
广告比烟火气多,甲亢哥吃出一个招商晚会
“吃相难看”,成了网友对这场活动最狠的评价。
不只是说节目效果不佳,而是过度商业化的插入方式,已经影响到了基本的尊重与安全感。
直播中出现的品牌密度堪称一场广告轰炸:从茶X悦X、槟榔、芒果TV会员到白酒、卤鹅摊,几乎每一帧都有商业痕迹。
甚至Speed被安排举起芒果VIP卡时,整个人都显得一脸“我现在该说什么?”
更令人不适的是,他感冒咳嗽明显,却被强行安排吃辣、喝白酒,不仅痛苦表情溢出屏幕,还让粉丝直呼“强行营业”。
要知道,槟榔本身还是一级致癌物——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这么安排,简直是社死现场。
而更讽刺的是,这些品牌的硬塞广告,并没有给长沙城市形象加分。
反倒像把一位贵宾带进会议室狂塞宣传册,却忘了请他去真正的风景区走走。
当Speed成了“人肉广告牌”
这还是文化体验吗?这不是强买强卖吗?
——甲亢哥举着“芒果TV会员”
02| 大张伟与“内个”
节目组或许想复制Speed过去“因文化差异制造爆笑”的路径,但这次,他们选错了剧本,也误判了人性。
最具争议的一幕,是Speed与大张伟合唱《阳光彩虹小白马》。那句广受争议的“内个”歌词,除了甲亢哥在唱,其他人好像自觉地闭嘴了,这是尊重吗?我不认为,这太刻意了。
但这是文化传播吗?不,这是典型的“拿文化差异制造噱头”的低级营销手法。
而其他如“剪纸”“看魔术变蛇”“学长沙话”等环节,本可以展现中国地方文化的趣味和温度,但在流程主导下,全都变得做作、生硬、失去生命力。
观众看不进去,不是他们没文化共情力,而是这套内容根本不是为共情设计的,而是为传播数据和品牌曝光而定制的。
你不能一边喊着“国际传播”,一边忽略最基本的尊重和共情。
——甲亢哥被邀请参加“歌手”
03| 芒果的旧剧本,长沙的新代价
这场争议,不仅是一次尴尬的网红行程,更是芒果台与传统媒体逻辑的一次滑铁卢级对撞。
Speed代表的是“内容去中心化”的新流量逻辑:自带人设、不靠剪辑、节奏混乱但真实感爆棚。
而芒果台代表的,是高度剪辑、语言密集、流程熟练却缺乏弹性的老派综艺逻辑。
他们之间并不天然冲突,但芒果台的做法,却没有任何“调频”或适应,只是一厢情愿地把Speed拉进旧剧本里演一场新戏。
结果自然是两败俱伤。
Speed的人设在中国网友中被怀疑“变味了”;
而长沙,也没能展示真正的橘子洲头、岳麓书院、坡子街日常生活,而是让“文和友+广告墙”成了城市代表。
更有评论直言:这不是文化输出,而是“流量反向反噬”。
这场风波留下的问题,比一次直播要大得多。
在“网红+城市”这条赛道上,城市营销和传统媒体策划,还远没有找到既能打动人心,又能兼顾传播逻辑的平衡点。
他们太想赢热度,太怕冷场,太信赖流程,太不信任“真实本身”。
但年轻人要的,正是那些看起来有点傻、有点乱、有点搞笑的时刻——
因为那才是生活的样子,而不是宣传片的样子。
Speed,他只是又一次被拉进了一个陌生语境的“剧本里”,留下观众在评论区喊着:“放他回去,他只想在街上瞎跑。”
真实,才是最好的“节目效果”。
——甲亢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