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您在房地产法律服务领域深耕15年,代理案件超千件,是什么契机让您提出“双向奔赴”的合作理念?

王俊伟:传统法律服务中,律师常被视为“专业人士”,客户只需被动接受建议。但在房地产交易中,客户往往面临复杂风险(如开发商烂尾、卖家违约等),单靠律师难以全面解决问题。我意识到,只有将客户需求前置,让律师从“顾问”转变为“伙伴”,才能真正实现风险共担、价值共享。例如,某二手房纠纷中,我们与客户共同制定谈判策略,最终以“定金+补偿”方案和解,节省数万元诉讼费。这种合作模式让我坚信:客户的信任是专业精进的动力,而律师的专业性也应体现在赋能客户决策上。

Q2:如何理解“双向奔赴”的本质?您的团队有哪些创新机制?

王俊伟:“双向奔赴”的核心是从“对抗”转向“共生”。传统模式是“客户下单、律师执行”,而我们建立了“双向沟通—风险共担—价值共享”机制:

1.需求共创会:每案必开首次沟通会,邀请客户参与策略制定,确保方案贴合实际需求;

2.风险共担制:重大案件设立“风险基金”,律师与客户按比例分担败诉风险;

3.成果共享链:胜诉后客户可优先参与团队资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例如,某房企暴雷案中,我们通过“纾困基金+续建监管”方案助业主如期收房,房价一年后上涨40%,客户与企业实现双赢。

Q3:在实践层面,团队如何实现“全流程协同作战”?

王俊伟:我们构建了“三维需求分析法”和“资源矩阵”体系:

1.深度洞察需求:

法律维度:梳理合同漏洞、证据缺失等争议焦点;

商业维度:分析客户核心诉求(如保房、回款、规避刑事风险);

人性维度:破解对方心理(如开发商资金链弱点、卖家违约动机)。案例:某离婚房产分割案中,通过“股权代持+表决权委托”架构,企业估值三年增长200%。

2.全流程协同:

财产线索众筹:联合执行悬赏平台、私家侦探破解债务人隐匿资产;

跨域协作:与全国30余家律所合作,实现异地案件快速响应;

Q4:能否分享“双向奔赴”模式带来的具体成果?

王俊伟:成果体现在三个层面:

1.客户价值:

止损:某法拍房交易中提前识别租赁纠纷风险,助客户省下30万元;

增值:通过战略规划推动企业估值增长,如上述离婚案中的企业股权优化。

2.行业价值:

发布《房地产交易风险防控白皮书》,被多地中介机构列为必读材料;

参与起草《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推动行业规范化;

开设公益课培训从业者超千人,提升行业整体风控意识。

3.社会价值:

年均筛选代理30件弱势小业主起诉开发商案件;

推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争取纠纷诉前化解。

Q5:对面临房产交易难题的客户,您有何建议?

王俊伟:选择律师时,务必关注三点:

1.专业深度:是否熟悉房地产交易全流程风险(如合同陷阱、资金监管);

2.协作态度:是否愿意与客户共建解决方案,而非单向输出意见;

3.资源整合能力:能否调动跨领域资源(如金融、执行)应对复杂问题。记住:真正的专业,是双向奔赴的共赢。若您正面临房产交易难题,欢迎随时联系我们——您的信任,是我们全力以赴的动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