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7日日本发生了两件大事,先是股市全盘崩溃,日经指数一度跌到熔断。随后首相石破茂直接公开表示,日本如今“国难当头”。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日前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措施所带来的“经济风暴”,让日本成为金融大海里的漂泊小船。

这时候一个新的苗头被人发现,日本或许已经开始进行一场对美“静默革命”,开始有意无意的对华靠拢。

那么这个苗头到底是什么?为何一个关税措施就能让日本称之为国难呢?



美国近日宣布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基本上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受到“创伤”,令人没想到的是,美国对自己的“盟友”也没留手。

像是日本,就被美国加征了24%以上的“对等关税”。但问题是日本如今的经济状况很难承受这样一轮“经济风暴”。

以汽车为例,3月份日本对美出口汽车关税已经在特朗普的“要求下”从10%飙升至25%,如今在叠加上特朗普新推的“对等关税”,综合税率高达34%。

这足以让日本股票以暴跌的形式来延展经济的“崩盘”,4月7日,日本日经225指数和东证指数期货就直接因为跌停熔断。

哪怕后续交易恢复,跌幅也是继续扩大,甚至日经225指数刷新了2年以来的新低,至于日经平均指数更是以历史单日下跌倒数第三的“成绩”收尾。



同一日,日本首相石破茂也直接公开承认,在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下,日本正在迎来一场“国难”。

为了解决这个“大麻烦”,石破茂表示希望可以尽快再次访美,以求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说明日本立场的重要性。

这句话里事实上蕴含了一个重点,就是所谓的日本立场,本次事件已经被日媒评论为了“昭和以来最大经济危机”,才刚“坐稳屁股”的石破茂如果不能解决,将对政治生涯产生严重影响。

可日本的立场到底是什么?如果从之前的历史来看,大概率就是“恭维”和“顺应”美国的态度,以求减免关税。

在2月份,其实石破茂已经进行了一次“访美工作”。当时他带着1万亿美元的对美投资承诺访美,却在海湖庄园被特朗普晾了半小时。



至于当白宫在3月份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时,日本外务省连夜起草的抗议信更是被美国务院直接退回。

这种羞辱性待遇,与安倍晋三时代“高尔夫外交”的亲密形成残酷对比,简言之其实就是如今的美国对于日本并不“待见”。

这种情形之下,石破茂仍然想要传递“日本态度”的举措恐怕也解决不了麻烦,更何况加征关税的沉重打击可是一日多过一日的。

回顾过往美国曾经对进口汽车非常开放,由于乘用车的关税低至只有2.5%,导致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得以横行。

去年日对美出口的21万亿日元里,汽车就占比近3成,至于丰田这样的日本大品牌,其在北美市场的利润更是占全球比例过半。



只可惜,日本始终没有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当日本“自以为”融入美国的时候,美国根本没有拿他们当盟友看待。

当然说回美国,其实特朗普对于日本这种“油盐不进”的态度,也不单单源自对日本“不感兴趣”,更源于多重“算计”。

首先美国是希望收割日本超过10万亿的海外资产,来填补美国37万亿的国债窟窿,毕竟所谓的“盟友”在美国看来更像是“移动的金库”。

其二,美国此举还可以逼迫日本开放农业市场,为美国大豆打开销路。至于这事有个前提就是中国对美国关税措施的“反制”,导致美国农产品的挤压,而日本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替代市场。



最后自然还是可以通过打击汽车产业,为美国车企特斯拉等清除竞争对手,这也符合特朗普一直宣称的“让制造业回流”和“让美国再次伟大”。

当然更重要的事情还是潜藏在“海面之下”,在美国的刻意打压下,日本很有可能加大“遏华”举措,从而推进美国亚太战略。

像是本月3日,日本就突然宣布对光刻胶等半导体关键材料实施出口管制,来对中国进行“科技打压”从而“迎合”美国。

不过这件事如果细想下,其实我们又能发现日本的“另一个小心思”,那就是在试图让美国减免关税的同时,开始寻找“替代大腿”,比如向中国靠拢。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问,日本实行对华管制怎么还能算“靠拢”?其实日本限制的光刻胶产业我国“航天智造”早有替代品,并不能造成毁灭性打击。



这件事情也不是秘密,日本商务部很有可能清楚,所以此次行为更多像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对美表演”。

反观日前日本商界却已经开始“向华靠拢”,像是松下宣布在苏州投建全球最大新能源电池基地,东芝与长江存储更是签下120亿日元半导体协议。

可见如今日本正在用一次“身体比嘴诚实”的转向,来对美进行一场向中国靠拢的“静默革命”。

如果说这还算是“民间行为”的话,上个月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的“破冰”则以官方身份出现,更具象征意义。

这场会议里,三国直接在首尔达成供应链稳定协议,中国承诺向日本开放稀土加工技术,韩国提供半导体代工支持,而日本则对中国解除23项精密仪器出口限制。



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图源:商务部网站

说起来这种“抱团取暖”的姿态,或许才是日本最希望出现的“外交状态”,只可惜如今日本想要立刻彻底转向仍然很难。

回顾1985年的广场协议,当时日本选择无条件追随美国,结果陷入“失落的三十年”,这一趋势其实到现在也没有太多改变,才让日本如今又一次站在“国难”关口。

正所谓“船大难调头”,日本希望转向不仅自身困难,也面临着外部压力,去年美国财政部威胁将日本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就一度令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叫嚣“不应向中国屈服”。

所以接下来日本到底会怎么做,其实还是在石破茂“一念间”。

到底是选择白宫的“关税谈判邀请”从而“低头服软”,还是选择北京的“一带一路峰会”求“精诚合作”?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石破茂承认美国关税造成“国难”》北晚在线

《石破茂访美得失分析》凤凰卫视

《日本经济转向中国应对危机》环球时报

《日本股市一度跌到熔断!石破茂:美国加税如同“国难”,希望尽快访美!专家称“一些日本车企面临生死存亡”》每日经济新闻

《时隔5年半,中日韩重启经贸部长会议》环球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