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政府嘴上说着“无意与中国爆发冲突”,但全世界都知道,美军一直在准备一场跟中国的战争。中国经过最近这些年的“补课”,军事实力相比30年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不过依然不能以为这样就高枕无忧了,中美的军事实力只是缩小了,并不是给完全抵消了,解放军在进步的同时,美军虽然打了一段时间的瞌睡,但冷战时期的底蕴依然还在,并且美军也在抓紧添置新装备。
30年前,可能是中美军事实力差距最大的时候,失去了苏联牵制的美国,能够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亚太地区,其强大的海空军武器装备,在当时的中国军迷看来,是一股令人窒息的差距。
1996年台海危机,美军仅派出“尼米兹号”与“独立”号两支航母战斗群,就让东部沿海的解放军如临大敌了。2艘美国航母,一共能够携带大约90架舰载战斗机,并且都属于第四代战斗机,其中F/A-18“大黄蜂”中型舰载机具备完善的全天候作战能力,能够在执行空战任务的同时,对地面/海上目标发动精确打击,而F-14“雄猫”重型舰载机,则拥有非常出色的超音速性能与超视距空战能力,两伊战争期间,F-14使用AIM-54“不死鸟”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多次击落几十公里外的伊拉克军机,其中就包括伊拉克从中国进口的轰-6。
反观当时的解放军,具备对空/对海/对地攻击能力的歼轰-7“飞豹”,到1996年才刚刚完成技术定型,且设计理念还停留在战斗轰炸机阶段,机动性跟F/A-18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一直要等到21世纪之后,才逐渐具备了超视距空战能力,在此之前只能携带霹雳-5近程空空导弹用于自卫,本质上还是一款以反舰/对地打击为主的飞机。
虽然在台海危机发生时,中国已经从俄罗斯那里进口了20多架苏-27战斗机,与F-14同属第四代重型战斗机。但是苏联当年仅完成了基础版的苏-27研发工作就解体了,导致苏-27需要面对的是美军的改进型四代机。与拥有完善超视距空战能力的F-14相比,解放军装备的苏-27SK/UBK,航电存在5到10年的技术差距,且超视距空战武器为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27,无法自主锁定目标,需要载机一直提供制导,严重制约了苏-27在超视距空战期间的机动规避能力。
当时美军两艘航空母舰就携带了近百架第四代战斗机,而全中国满打满算,也只有不到30架第四代战斗机。这招悬殊的空中差距,让美军的预警机、电子战机、轰炸机可以肆无忌惮的接近中国领空,从较近的距离对中国沿海的军事基地、雷达站进行侦察、干扰或者打击。
至于海上作战力量,双方的差距同样惊人,空军尚且能够依靠数千架歼-6、歼-7、强-5,以“机海战术”带给美军较大的防空拦截压力,掩护航程远、机动性好的苏-27攻击美军高价值军用飞机。而在海上,解放军性能最好的2艘052型驱逐舰,吨位仅有伯克级驱逐舰的一半,火力更是差了一个维度,无论是军舰数量、吨位还是质量,解放军都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1996年的台海危机以及后来的南海撞机、美军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促使中国开始积极加强国防建设,加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提速,军费开支得以相应增加,许多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发得以进入快车道,歼-10战斗机、红旗-9防空导弹、052型驱逐舰、99式主战坦克、东风反舰弹道导弹、霹雳-12/15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都先后列装部队。
反观自认为天下无敌的美军,在冷战结束后开始不停的走弯路,海军追求“由海向陆”,一门心思搞濒海战斗舰,停止了大型远洋驱逐舰的研发。而美国空军也关掉了F-22的生产线,押宝“一机多能”的F-35,想着以信息化作战能力来弥补F-35飞行性能上的短板,搞一个所谓的“全能战机”。在美军走弯路的这段时间,中国发展出多型远洋驱逐舰、制空战斗机与新型导弹。
到了2015年的南海危机发生的时候,美军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2艘航母派到中国家门口,已经无法像1996年那样从容了,甚至有被击沉的风险。最终之后抛弃菲律宾,选择灰溜溜的撤离。
2016年特朗普赢得大选后,开始将中国视为头号战略对手,美军开始在亚太加快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但是长期托大的美国军工,却无法在短时间内振作起来,2015年到2025年这10年时间,美军几乎所有新型武器的研发进度都未达到预期,比如高超音速导弹直到现在都还未正式列装部队、福特级航母二号舰的服役时间也是一拖再拖、星座级护卫舰建造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AIM-260空空导弹拖到今年才正式公开。对比2015年与2025年的美军,如果不是资深军迷,甚至都很难找出2025年的美军相比2015年在武器装备方面有什么明显的提升。
只不过美国的反应虽然迟钝,但底蕴依然在,只要肯用心研发新型武器装备,早晚都是会搞出来的,从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军方公布的新型武器研发服役进度来看,美国正为2030年在亚太打仗准积极准备。
最近,美国陆军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49亿美元的采购合同,委托洛马公司大规模生产精确打击导弹(PrSM),要求到2030年3月全部完成交付。
PrSM导弹是洛马公司研制的新一代的远程火箭炮共架发射的陆军战术导弹,用于取代海马斯火箭炮目前使用的ATACMS战术导弹。与ATACMS战术导弹相比,PrSM导弹在保持射程与精度的情况下,弹体尺寸大幅度减小,过去一辆海马斯火箭炮只能一次装填一枚ATACMS战术导弹,现在一次性能携带2枚PrSM导弹,大大提升了海马斯火箭炮的打击效率。按照早期洛马公司给出的350万美元单价来计算,49亿美元至少能够采购1500枚PrSM导弹,再加上美军现有的2000枚ATACMS导弹,足够打一场规模较大的局部战争了。至于什么样的国家值得美军准备3500枚战术弹道导弹来对付?答案不言而喻。
此外,美军在2025年公开的AIM-260空空导弹,预计也将于2030年全面替换AIM-120,从美军公布的2024—2028五年采购计划来看,AIM-120的采购量为1710枚,其中2028年产量降为9枚,之后将关闭生产线为AIM-260让出生产空间。到2030年,全面换装AIM-260与AIM-174空空导弹的美军战机,在射程方面,完全不逊于装备霹雳-17与霹雳-15的解放军战机。并且得益于美国在火箭发动机方面的技术优势,AIM-260的尺寸相比霹雳-15更小,能够为美军隐身战机带去导弹数量优势,目前一架歼-20的主弹仓能够携带4枚霹雳-15,而F-22预计能够携带6枚AIM-260。
另据诺斯罗普·格鲁曼发布的消息,新一代的B-21隐身轰炸机目前以每周2次的频率进行飞行测试,未来飞行频率或将提升至每日1次。美国空军已经在2025财年申请53.4亿美元的预算,用于加快B-21的量产,预计B-21于2025年底装备部队、2030年形成战斗力。
与B-2隐身轰炸机相比,B-21拥有更强的突防能力,并且兼顾侦察、电子干扰以及无人驾驶功能,传闻中甚至还能够发射空空导弹,一度被美军称为六代机平台。B-21同样也是美军亚太战场精心准备的新型武器,凭借着更强的突防能力与无人驾驶功能,B-21可能以更低的代价突防解放军的拦截,在战区上空猎杀解放军的岸基反舰弹道导弹,为美国航母舰队缓解防空压力,可以说,B-21就是美军能否在亚太打胜仗的核心节点之一,重要性完全不亚于航空母舰。
而为了重新夺回亚太的制空权,仅靠F-22和F-35肯定是不够了,目前解放军的重型隐身战机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军,随着歼-35的服役,中型隐身战机的数量也会迅速提升,美军正从拥有制空权的一方,变成被对手利用空中优势进行打击的一方。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美国将宝押在了六代机身上。特朗普已经宣布波音公司获得了制造F-47战斗机的合同,并扬言要在2028年开始装备部队。按照这个进度,到2030年,美国空军将拥有1到2个形成战斗力的六代机中队,帮助美军维持局部的制空权,最起码也要确保美军航母舰队周边的空域安全。
从上述美军武器的服役、大规模量产进度表来看,美国初步将2030年定为摊牌的时间节点,到那时美国依然拥有航空母舰的数量优势,再加上这些新型武器的辅助,看起来优势不小。可这一切都是以对美国来说最乐观的评估来衡量的,以美国军工复合体这几年的表现来看,能否保质保量的完成计划,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更何况,中美目前在军备方面的较量,并不是“龟兔赛跑”,兔子醒了就能轻易反超乌龟。对美国来说,中国不是乌龟而是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美国这只兔子打瞌睡了,被中国追上了,现在惊醒了,重新加速也不一定能甩开中国。到2030年,解放军又能多出多少新型武器呢?比军工产能的话,中国目前不怕任何国家,拥有那些新型武器的美军,可能有机会打赢2025年的解放军,但2030年的解放军会原地踏步吗?到时候恐怕美军各种新型武器跳票的跳票、下马的下马,解放军这边的新家伙什反倒是备齐全了,时间拖得越久,对美国越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