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济网消息,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当地时间30日下午2时许通报,缅甸强震造成全国死亡人数约1700人,另有约3400人受伤、约300人失踪。中国驻缅甸大使馆30日确认,截至当地时间14时30分,缅甸强震中受伤的中国公民升至14人。据悉,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已于29日上午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这是首支抵达缅甸的外国救援队伍。
据联合国发布的消息,此次缅甸地震受影响地区包括勃固省、马圭省、曼德勒省、首都内比都、掸邦东北部和实皆省。路透社称,这是一个世纪以来缅甸遭受的最强烈地震之一,破坏了包括机场、高速公路和桥梁在内的关键基础设施,减缓了人道主义救援行动。30日,中国国际救援队118名队员携6条搜救犬、2台救援车、救援装备和物资634件套及医疗物资,于19时38分从北京启程,乘坐两架中国空军运-20飞机飞赴缅甸内比都,随后赶赴灾区开展紧急救援行动。
缅甸发生7.9级地震(资料图)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的指示和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部长的委托,一支俄罗斯救援队从茹科夫斯基机场起飞前往缅甸。救援队包括120名救援人员,另外还有搜救犬分队、麻醉医生和心理医生。”从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新闻处的介绍来看,此番奔赴缅甸的俄罗斯救援队和中国救援队一样,有着相当丰富的自然灾害救援经验,且他们也配备了用于搜救废墟中人员的所有必要设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地震表示深切慰问,并宣布联合国系统已全面动员,划拨500万美元紧急资金支持救援行动。世界卫生组织(WHO)也紧急调运创伤医疗物资,重点保障灾区药品供应。地震导致缅甸通信网络中断、交通瘫痪,国际救援委员会警告称,灾情影响可能持续数周,数千人流离失所者亟需长期安置。此外,缅甸医疗基础设施本就薄弱,地震后更面临药物短缺和医疗资源挤兑风险,国际援助的持续性和协调效率成为关键。
中国官方救援队乘坐运-20救灾(资料图)
此外,蓝天救援队16人从中缅边境城市瑞丽跨境突进,和缅甸消防队联手打通被山体滑坡封死的木姐市“孤岛”;中国香港救援队通过热成像仪+液压顶撑设备,专啃曼德勒最硬的骨头;红十字会一边搭临时医院,一边发物资,3天安置5000灾民,救治超1300人;岳麓蓝天队在佛学礼堂废墟里通过“毫米级破拆”,救出奄奄一息的受困者;大家耳熟能详的公羊救援队的16名USAR(城市搜索与救援)专家从杭州直飞,专攻重灾区复杂坍塌结构。
公羊救援队抵达灾区(资料图)
缅甸地震发生后,中国成为首个抵达灾区的外国救援力量。这并非偶然:中缅联合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在此次灾害中提前15秒发出警报,中国-东盟灾害管理部长级会议机制保障了救援力量的快速通关,这些细节勾勒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独特路径——将技术共享与民生合作嵌入国际救援合作。中国救援队坚持受援国主导、需求导向原则。在曼德勒,救援队与缅方紧密合作,正是这种尊重、协助受援国及尽己所能的付出赢得了缅方“你们是真正的胞波兄弟”的高度评价。
救灾现场就是国际政治的照妖镜。平时吹得天花乱坠,灾难面前原形毕露。中国从不说漂亮话,出手就是王炸。韩国KBS电视台酸溜溜报道“中国再度抢占救援先机”,绝口不提自家救援队还在申请出境许可。国际规则从来靠实力书写。当我们的医疗队给缅甸灾民做手术时,澳大利亚援助团还在等堪培拉批准用药清单。救灾不是慈善演出,要快!要准!要狠!中国模式就是用行动打脸一切质疑者。欧洲还在讨论“人道主义原则”,我们已经救活第三百个伤员。这就是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少说话,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