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晚年的黄克诚身体欠佳,在医院养病。闲暇时,他总会忆起战火纷飞的往昔,并肩作战的战友是他心底最珍视的回忆,杨得志的身影也时常浮现。杨得志得知黄克诚住院后,急忙赶到医院。
他一进病房,原本神色倦怠的黄克诚瞬间来了精神,激动地握住他的手。此时的黄克诚已经无法开口说话,他缓缓拿起笔,虽手因虚弱微微颤抖,但仍认真写下几句话。看着纸上歪曲的字迹,杨得志不禁感动流泪……
黄克诚心胸之广
黄克诚晚年回忆起自己的入党经历,感慨地说:“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我的选择坚定不移。” 的确,回顾黄克诚长达 60 多年的革命生涯,自从他毅然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那颗炽热的初心便从未有过一丝动摇与改变。
在投身革命的岁月里,黄克诚历经风雨,曾 10 次因为坚守正确的主张,而遭受错误的批判、打击,甚至被撤职降级,最危险的时候,生命都受到了严重威胁。但这些磨难非但没有使他屈服,反而让他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愈发笃定。
黄克诚所定下的初心,蕴含着一种伟大的家国情怀。正是这份情怀,让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成立中央纪委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出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 。
1980 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党内外涌起一股全面否定毛泽东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这股思潮如同一阵阴霾,迅速蔓延,使得人们的思想陷入混乱。彼时,黄克诚已至耄耋之年,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双目也已失明。
他完全有理由安享晚年,置身于这场思想纷争之外,选择明哲保身。然而,黄克诚心中装的只有党的利益,他将个人恩怨置之度外,以超凡的勇气和高瞻远瞩的历史眼光,毅然站了出来,发表了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重要讲话。
他的这次讲话,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如同定海神针,为统一全党的思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黄克诚在过往的岁月中遭受过不少委屈,但他始终胸怀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为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着想。即便到了晚年,卧病在床,他那颗忧国忧民的心,依然炽热如初……
杨得志去看望黄克诚
黄克诚晚年病重,住进了 301 医院南楼一间安静的病室接受治疗。刚做完手术的他,身体极度虚弱,毕竟已是八十四岁高龄,就像一艘在岁月长河中漂泊了太久的船,急需一处宁静的港湾,再也经不起风浪的折腾。
政坛高层领导听闻黄克诚病重的消息,纷纷前来探望。这天清晨,黄克诚迷迷糊糊中听到秘书对老伴说,杨得志要来看他。杨得志曾是他的部下兼搭档,在太行山反扫荡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们相互扶持、共渡难关。杨得志视他为良师益友,他则把杨得志当作患难与共的小弟。
想到即将与如今身为总参谋长的杨得志见面,黄克诚心中满是激动,可与此同时,一股烦闷也悄然涌上心头。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仍在顽强地跳动着。然而,拥有一颗渴望继续为党和国家奋斗的心,却因身体原因无法再工作,这对这位将一生都奉献给革命事业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黄克诚用颤抖的手写下一行感人文字
杨得志走进病房,几步就来到了黄克诚的病床前。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黄克诚因为身体不好,已经说不出话了。当他听说杨得志在出访那么忙的时候,还专门抽出时间来看他,心里很过意不去。
黄克诚示意老伴儿唐棣华把床摇起来,又拿来纸和笔。他费了好大劲,才拿起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一行字:“不能为党工作了,还得这么多人照顾我,真是浪费!” 他把写好的纸拿到杨得志面前晃了晃。杨得志好不容易认出了这行字,心里特别感动,紧紧握住黄克诚的手说:“黄老啊黄老,您还是跟战争年代一样,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就是没有自己!” 在场的人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以前,黄克诚是 344 旅政委,杨得志是副旅长,还代理过旅长。那时候,杨得志每次出去执行任务,黄政委都像对待小弟弟一样,千叮咛万嘱咐,每次都把他送到路口,一直看着他的背影消失才肯离开。让杨得志最难忘的是 1939 年,他带着一支不到百人的队伍去冀鲁豫边区开辟游击区。当时黄克诚自己的兵力也不够,但还是坚持分了一些部队给杨得志,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那些亲切的话语和深厚的情谊,到现在还在杨得志的脑海里回荡。可今天,黄老在病重的时候,心里想的还是同志和他人,这怎么能不让杨得志感动得热泪盈眶呢。杨得志恋恋不舍地松开黄克诚的手,心情沉重地向门口走去。
他们可是一起经历了四十年风风雨雨的老领导、老战友,这次分别,恐怕以后再也见不到了。杨得志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一眼病床上的黄克诚,只见他忍着刀口的疼痛,微微欠起身子,虽然眼睛看不见了,却好像在注视着自己。那神情就像四十年前在太行山上送他时一样,满是眷恋和担忧,失明的眼睛上还蒙着一层泪光。杨得志赶紧扭过头,泪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尾声
1986 年 12 月 28 日,黄克诚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可他的一生,却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党,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无论遭遇多大的不公与磨难,他始终坚定地跟随着党的步伐,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回想起他入党时的话语,“我是考虑多时才做出的入党决定”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却承载着他对党的深刻认知与坚定信仰,正是这份初心,支撑着他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到了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