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阿姨分享了一条视频,却引发了全网讨论,狠狠撕开了当下社会最残酷的真相!

她的视频标题是:“记录美好生活。”



可这位阿姨眼中的“美好生活”却是: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宿舍里,简陋的大棚里支了十几张破败的上下床,空气闷热潮湿。



图上的妇女们来自天南海北,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采茶女。

初次听到采茶女,相信不少网友浮现在脑海中的形象,都是小家碧玉的妙龄女子在层层叠峦的茶园里采摘茶叶。



可实际上呢?泥泞的山路,稍不注意就会从山上滚下去。



昏暗的灯光中,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大通铺里,各种杂物随意堆放,这还算是条件好的了,因为还有倒霉的,没有床位,就只能躺在外面的走廊上。



有博主不信邪,于是亲自赶到当地查看情况。只见博主刚到镇子上,就能看到不少的采茶女顶着烈日在茶山上劳作。



接着等车子驶进住宿的地方,发现采茶女住宿的地方,确实十分具有年代感。即使这会房间里没人,但依然能感到房间的憋屈。



很快到了饭点,博主见到一位大娘正在把馒头塞进麻袋里,准备带茶山上。没错,这些馒头,正是采茶女的午饭。



而博主上山时可以依靠一个简易小火车,由于山太陡峭了,这个小火车,看着很危险,实则一点也不安全。



这就是不少采茶女的真实处境,对此大部分网友都为她们感到心疼,可也有人觉得这和自己无关。



“是我逼着他们干活吗?”

这些轻飘飘的话却显露出自身的无知。

几十号人就那么挤在一个铁棚子里头,每天吃没滋味的白水涮面条,是她们喜欢吗?



那清汤寡水的素面,根本就没多少营养,可她们还是得吃,因为这可能就是能填饱肚子的最便宜的食物了




要是生活能有别的选择,谁会闲的没事干跑这里来?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个视频:上海的一家餐厅内,一颗生菜的价格就达到了188元!



这个价格已经比部分采茶女的一天的辛苦赚的钱都要高了。

富人的生活,穷人难以想象;穷人的艰辛,富人也难以估计。



在凌晨四点的劳务市场,为了蹲到工作,不少人天不亮就出门了。被问及想干什么活,大爷二话不说,只说自己啥都干。



而在在韩国济州岛,有一群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女性。

她们共同的的名字是“海女”。



她们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捕捞贝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在水下10米深的地方屏住呼吸长达三分钟。



如今,许多人已经超过60岁,其中最年轻的潜水员当时38岁,而最年长的则超过90岁。



海女每天的工作时长往往达到5小时,通过不间断的分钟憋气下水捕捞大量海鲜,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韩国济州岛的海女,忍受着肺部压力打捞海产。

中国浙江的采茶女,睡大通铺吃清汤面。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富和穷只不过是同一世界的两种参差。

正如人人只知道大吉岭茶的盛名,盛名之下一代又一代采茶工的苦难无人了解。



如今在互联网的大数据下,两种极其割裂的现实被呈现在大家面前,令人唏嘘。



依稀记得高中时学工的课文《包身工》,在1936年的上海,那些被当作牲畜对待的包身工,被唤作“猪猡”,睡在七尺宽、十二尺深的格子铺里,换衣服的羞耻都被时间和饥饿磨没。



2025年的浙江,这些采茶工,被安排住在这样的简陋屋子里,没有隔断、没有姓名。他们是“临时工”,他们从来不在宣传茶叶的镜头里,也不出现在公共讨论中。



他们在春天里采摘鲜嫩的茶叶,却活得像秋天干枯的落叶。



但生活即使这样了,他们也对生活充满希望,一起唱歌、唱戏。



也许去采茶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解压”,在这里他们不是“母亲”、不是“妻子”,工作闲暇之余一起表演,他们可能并不觉得这个环境多么恶劣。



“毕竟是来打工的”。

但是雇佣者有必要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是人,不是动物,不能像“猪猡”一样随意被安置在这样拥挤的地方,不能只吃白水煮面条。



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底层的人们也是这个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生活状况就像一面镜子,能反映出这个社会很多的问题。



我们应该把目光分向向他们,去共同为改善社会底层的生活状况出一份力,让这个社会充满更多的爱和关怀。

参考信源:

美丽浙江官方账号:



2024-05-1508:44 文明杂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