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8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罗凯燕)近日,因听力障碍在求职时屡屡碰壁的李昊原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在民治街道和白石龙社区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联系对接下,已为其募集到人工耳蜗的经费,很快就能帮助他重获新“声”。作为一名在单亲家庭长大、父亲长期患病、自己听力残疾一级的困难家庭的孩子,李昊原乐观、感恩地表示,自己是在爱的接力中长大,社会各界的温暖和关爱从未缺席。
李昊原的成长之路布满荆棘。他出生于单亲家庭,三岁因病致聋。后来,父亲投资失败背负百万债务,又患上直肠癌,虽经手术但身体一直未能恢复,时常要去医院治疗。父子俩靠低保、残疾人补助和亲戚接济维持生活。即便如此,李昊原并未被生活打倒,稚嫩的他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刻苦学习,扛起家庭重担。
成长过程中,深圳社会各界的温暖如阳光般照亮他前行的道路。李昊原通过微信文字与记者交流时介绍,自己非常感谢身边的亲戚,尤其是自己的叔叔。“是他一开始支持了我大部分的学费,让我有机会上学。也非常感谢我的母校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残联、街道和社区,在我成长过程中,他们接力给了我太多温暖和帮助。”
李昊原介绍,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教会了他使用手语,让他接触到文字和知识,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民治街道和白石龙社区定期上门关怀慰问,并为他介绍和对接了很多爱心资源;包括介绍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残联、深圳市慈善会、爱心基金会等各类保障和爱心机构的有关项目,让他申请到很多补助,基本解决了他的经济困难。
2021年,他在当年的聋人高考中脱颖而出,同时收到了天津理工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正当他为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发愁时,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慈善会、深圳商报发起的公益助学项目“雏鹰展翅计划”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的前行道路。他获得了大学期间部分学费和生活费的资助,加上残联的帮助,成功解决了大学期间的费用问题。据悉,截至目前,“雏鹰展翅计划”共计帮助像李昊原这样的困境家庭学子7633人次,发放助学金2755.56万元。2024年度,项目共计救助158次困境学子,其中15位学子获得国家级奖学金资助,创历年新高。
今年1月,李昊原回深圳找实习工作,却因听力障碍一再被企业婉拒。就在他满心失落时,民治街道和白石龙社区工作站在家访了解情况后,通过联系慈善基金会,为他募集到了人工耳蜗的资金,助力其重获新“声”。
从身边好人到民政、残联、街道、社区、学校以及各类爱心机构,李昊原的经历,是深圳关爱困难群体的缩影。这座城市,正用实际行动践行“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理念,让每一位困境中的人感受到温暖与希望。李昊原表示,未来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会心怀感恩,并尽己所能续写这个温暖故事,让更多人在爱中成长,在爱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