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为了让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毛主席亲自向蒋介石做出了四个承诺,在经过一番考虑后,蒋介石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可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台湾还是没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在台湾回归祖国之路上,双方到底遇到了什么阻碍?毛主席和蒋介石又提出了什么要求?
1949年,在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新中国终于在一片欢呼声中成立,而蒋介石只能一路溃败逃亡台湾地区。1950年初,粟裕大将受毛主席委派前往台湾进行统一战争,准备用武力方式解决两岸问题,但就在此时朝鲜战争的爆发,让台湾问题不得不暂时被搁置起来。
在1953年朝鲜结束后,两岸人民都渴望迎来和平统一的局面,为此我国开始尝试用和平的方式去解决两岸争端。此时正值台湾迎来总统换届选举期,对比之下我国领导人认为,与其让给美国人选个傀儡还不如让蒋介石去当总统。为此双方为即将到来的国共第三次对话开始做准备。
为了将台湾划入我国版图,一位曾经参与过北平谈判的爱国人士章士钊先生决定联系蒋介石,拉开双方的对话序幕。1956年,章士钊先生带着毛主席的亲笔信来到香港,在将信件交给徐孝炎后,再由他转交给蒋介石。
在将信件亲自交给蒋介石后,徐孝炎还把他和章士钊的对话转述给蒋介石,随后蒋介石打开信件后反复读了几遍沉默不语。毛主席的信件里主要写了什么?在毛主席的信件中,他表达了对两岸和平统一的美好夙愿,为此他还对蒋介石提出四个承诺,第一外交权交由中央,军事、人事权利交由蒋介石;第二台湾出现经济困难可以由中央拨款;第三台湾的改革可以慢慢来一步步来,中央会尊重蒋介石的意见;第四双方友好互不伤害。
这份诚意满满的信件,最后以“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为结尾。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毛主席以此意表示他的老家祠堂一草一木都完好无恙。蒋介石看完信件得知老家安好后,内心对此很是感激。
1956年,在国共两党的前辈曹聚仁先生的调剂下,毛主席表示已经做好和蒋介石第三次握手的准备。曹聚仁又给蒋介石写信,表示毛主席诚意满满,希望看到双方能握手言和。经过这次调解后,蒋介石给大陆提出六个要求,第一保留他国民党领导人的身份,第二台湾愿意交出军事和外交权,作为回报蒋经国要担任台湾省省长,第三台湾不接受任何援助,第四台湾军队并入中央坤之,第五厦门和金门合并一个市,第六台湾现有人员地位不便待遇不变。
就在双方准备进行在一次的商讨后,国内出现大的变动,致使台湾局势一再被搁置。之后时隔多年,双方再次准备进行商议,章士钊、曹聚仁等人士先后离世,蒋介石也在此时离世,至此和平解决两岸关系的夙愿变成了未知。之后再加上美国从中作梗,两岸关系一而再再而三受到挑衅,致使台海局势一拖再拖,成为现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