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蒋杰 通讯员刘思格 张文婕)在一场因遗产分配引发的妯娌纠纷中,双方从口角升级为持械互殴,最终导致一人轻伤,家庭关系也降至冰点。案发后,检察机关通过耐心释法说理、多方联动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和解,长达六年的遗产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
2023年10月,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殷湾村一处民宅前,年过七旬的张某与茅某因祖宅继承问题再次爆发激烈争吵。双方从互相谩骂升级为肢体冲突,张某抄起竹棍和钢筋棍击打茅某腿部,致其骨折,经鉴定构成轻伤二级。2024年7月,张某被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移送至鄞州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该院检察官审查后发现,两家纠纷由来已久——张某和茅某的丈夫是兄弟,涉案房屋是张某公婆的遗产,六年前分配遗产时归张某一家所有,茅某夫妇对此不满,多次上门争执。这次冲突中,双方均有受伤,但矛盾焦点仍是遗产归属。若简单“一诉了之”,不仅难以修复亲属关系,还可能激化矛盾。
“一开始,双方态度都很强硬。”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茅某因自己伤情较重拒绝调解,张某则认为是“对方先动手”,拒不认错,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为打破僵局,鄞州区检察院东钱湖检察室联合东钱湖派出所、殷湾村村委会及驻所人民调解员,组成专项调解工作组。人民调解员介入后,一方面向张某释明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强调积极赔偿、认罪认罚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多次走访茅某,倾听诉求,告知其调解对家庭关系修复的意义。
但调解过程仍波折重重。因治疗费用较高,茅某提出高额赔偿,但张某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无力承担赔偿;两家子女因长辈受伤互生嫌隙,扬言“法庭见”。面对阻力,检察官没有放弃,邀请殷湾村党支部书记参与调解,为双方厘清赔偿标准。经过不懈努力,双方态度逐渐软化。
今年1月,在人民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签署《人民调解协议》:张某和茅某互相赔偿医疗费等费用,茅某也出具了刑事谅解书,请求对张某从轻处理。协议签署当日,双方当场支付了各项费用。
基于张某存在自首、认罪认罚、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等情节,鄞州区检察院依法对其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听完处理结果后,张某哽咽地说:“我一时冲动伤害了亲人,感谢检察院给我们机会重修旧好。”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