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国民政府推行金元券政策,为推动这一政策实施,明令禁止黄金、白银和外币的流通、买卖与持有。民众若持有黄金、白银或外币,必须在9月底前全部兑换成金元券,否则一旦被发现,资产就会被没收。在国民党统治区,民众无奈之下纷纷兑换,此次共兑换约1.6亿美元,按当时汇率,这些美元折算成黄金,重量颇为可观。

为将这些黄金秘密运往台湾,国民党做了周密安排。毕竟一旦消息走漏,定会引发民众强烈不满。这项任务由蒋经国、宋子文,以及时任中央银行总裁的俞鸿钧负责执行。就连当时的民国总统李宗仁,都被蒙在鼓里。为避开内部监管,运输选择了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总署。运输船只选定为海星号,因其载货量大,便于掩人耳目。



1948年11月3 日晚,经过挑选的搬运工趁着夜色,将774个木箱子搬上海星号,同时有一艘军舰护航。12月3日,海星号抵达台湾省基隆港,随后黄金被装上火车,运往台北。一到台北,便由宪兵卡车运至台湾银行的地下金库。在这一过程中,台北铁路局、台湾银行,以及参与运输的海星号、美朋号相关人员,都收受了好处。此次运输黄金共计2004459两。

第二批黄金于1949年1月起运,先被运至厦门鼓浪屿,随后辗转抵达台湾省,运输量约50万两。

第三批在1949年5月,由汤恩伯负责运送,数量为19.2万两。

第四批于1949年10月,将厦门剩余的12.4万两黄金一并运往台湾省。



此外,1945年2月,从南京还曾空运55万两黄金至台湾省,还有从美国运至台湾省的黄金。综合计算,国民党运往台湾省的黄金超过400万两。

李宗仁对黄金外运表示反对。1949年2月17日,李宗仁要求中央银行停止运输黄金。3月22日,他试图通过立法手段,要求将已运至台湾的黄金运回。但黄金既已运走,运回几乎不可能。这些运至台湾的黄金,成为发行后来新台币的基础。

1949年初至6月,台湾银行共拨付80万两黄金,约合4000万美元,作为发行新台币的准备金。蒋经国曾表示,若没有这批黄金,台湾早期的财政和经济形势将不堪设想。1948年至1951年,台湾经历了严重通货膨胀,物价飙升 1332%,而1951年通货膨胀的结束,这批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黄金外,大量珍贵文物也被运往台湾。被运送的主要是国立故宫博物院、国立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典藏的重要文物。

第一批文物由海军总司令派中鼎轮号承运,1948年12月21日在南京下关装船,22日启航。此次运输包含故宫博物院320箱、3409件文物,其中古物295箱、图书18箱、文献7箱;中央博物院212件;中央图书馆60箱,多为明以前的课本、教本、手抄本及其他图书,外加外交档案,共计772件。

第二批于1949年1月3日运输,共计3502箱。



第三批在1949年1月9日,运送了1200箱。尽管运台文物总量仅占当时故宫文物总量的四分之一,但均为精品,其中包括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四库全书》、肉形石、翠玉白菜、西周毛公鼎、苏轼的《寒食帖》、北宋定窑白瓷婴儿枕、汝窑青瓷莲花式温碗、王羲之的真迹《快雪时晴帖》等稀世珍宝。黄金与文物运抵台湾后,国民党下一步便开始安排人员撤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