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圈有个共识:能和华为合作,就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买卖。

看赛力斯,从濒临边缘到翻身做老大,几乎成了教科书式的逆袭。

而这背后,少不了“华为智驾”、“鸿蒙座舱”这些重金堆出来的高科技。

所以,轮到享界S9登场时,外界的期待自然是:又一个爆款要来了。

但现实却泼了盆冷水:

今年2月销量显示,享界只卖了622辆,不仅没爆,还悄无声息地冷了下来。



说来也奇怪了,华为的加持在阿维塔、智界、问界上都没失效,为啥在享界上就不行了呢?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件事。

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认为“还不是价格太贵了”!

说白了,享界S9的指导价在39.98-44.98万。



就这个定位,确实注定了它不会是走量车型。

毕竟,这个价位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正好踩在一个最尴尬的区间——

买得起的人看不上,看得上的人又嫌贵。

你说它是豪华车吧,那对不起,隔壁的奔驰E、宝马5系正好也在这区间,品牌认知直接碾压;

你说它是科技智能派,好像也没比阿维塔、问界强多少。

而且,对于很多普通消费者来说,四十多万是一道心理门槛。

花这个价位,大多数人已经不光是为了“配置好”“体验新”,而是为了“面子稳”、“身份硬”。

但享界目前有吗?

可能很难!



毕竟,它就是个刚起步的新品牌,挂的是“北汽新能源车”的招牌。

而就是这种情况,它还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谁都不讨好”的位置上:

价格往高了定,品牌还没立住,产品力又没强到吊打同级,一不小心就成了“价格劝退”的典型。

你想啊,如果你有40多万预算,手握选项那么多。

会不会觉得这车有点“既不熟,又不便宜,还不讨喜”?

这,就是享界目前最要命的困局:

不是它定价高,而是它“值这个价”的理由,说服不了人。



听着或许有道理,但在我看来,更核心的原因是:

这个价位的高端纯电轿车,根本就没跑出来过赢家。

甚至可以说,这压根不是某个品牌的问题,而是整个细分市场,压根还没被真正“跑通”。

你不信咱来看一眼数据——

今年2月份,整个“39-45万纯电轿车”这个区间,销量最高的是谁?宝马i3。

卖了1613辆,听着还行对吧?

但你再一看细节就会发现:

这玩意儿的指导价是35万起,实际终端价早就跌破20万了,某些地区甚至18万出头都能落地。

说白了,这车现在卖得动,全靠“降价打击”。

排在第二的是谁?

阿维塔12。

卖了882辆,看着勉强过得去,但要知道,它是纯电、增程混着卖的,“捏合数据”出来的成绩。

第三名,就是享界S9,622辆。



你要从整个细分市场来看,它的表现已经不算差了。

这就像什么?

就像你参加一个10个人的千米赛跑,虽然你是第三名,但前两名都是开摩托的——那你跑得再快,也没法赢。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点:

不是享界不行,是这个价位段的纯电轿车,现在根本没人能行。

说白了,在这个市场里,不是你不够好,而是它就是个“无人区”。



更现实的问题是——

纯电这个赛道,跟“行政”、“豪华”这些词,好像天生就有点水土不服。

说得再直白一点:你见过几个正儿八经的行政老板,开着纯电车去谈事儿的?

不是说纯电不高级、配置不豪华。

而是它那种“科技感”+“先锋感”的调性,跟传统“沉稳”、“稳重”、“有排面”的行政车风格,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你想象一下,一个身穿西装、气场两米八的企业老板,从纯电轿车下来——

开门没有厚重质感,电机起步悄无声息,副驾是个巨大的大屏幕,氛围灯彩虹乱闪,后排是“零重力”模式……

对不起,他可能真的会更想坐回他那台奔驰 E。



图片加载中…

豪华行政的核心从来不是“功能多”,而是“体面、压场、有格调”。

但纯电车目前的整体设计语言,大多追求“智能”“科技”“极简”这类风格,偏偏最缺的,就是“身份感”和“威严感”。

更别说,电车另一个天然硬伤:长途焦虑。

这事很多人不说,但用车人都懂。

行政级用车,很多时候要出差、见客户、机场高铁来回跑。

纯电能不能跑是其次。

“要不要停”“、会不会没电”这件事,就足以让老板心累了,不是吗?



总的来看,享界S9的问题,既不是单一的定价,也不是产品不行。

而是这个品牌、这款车、乃至整个纯电豪华轿车赛道,本就生不逢时。

就算最近享界S9确定推出增程版了,起售价来到了31.8万起。

想要销量爆,还是会很难。

因为怎么去定义新能源车的行政属性,目前还是个问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