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问花神

日暖风和天气新,闲将诗句问花神。

如今春色都归尽,惟有垂杨管送人。

开篇 “日暖风和天气新”,诗人用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春日盛景。日光融融,暖而不燥,微风轻拂,送来草木的清香与春的讯息,一个 “新” 字,将春日蓬勃的朝气、万象更新的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为全诗奠定了明快的基调,也营造出闲适悠然的氛围,读者仿佛能与诗人一同沐浴在这美好春光之中。

继而 “闲将诗句问花神”,在如此宜人的春日,诗人悠然自得,兴致颇高,萌生了与花神对话的奇妙念头。“闲” 字不仅点出诗人此时的悠闲心境,更体现出其对春日、对自然的热爱与好奇。“问花神” 这一行为极富浪漫色彩,花神作为掌管繁花的神祇,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与美好,诗人试图通过诗句向花神探寻关于春的奥秘,展现出他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在这一问中,人与自然仿若有了跨越界限的交流,为诗歌增添了空灵奇幻的气息。



然而,诗意在此处陡然一转,“如今春色都归尽”,前两句的明媚欢快瞬间被打破。春光再美,终有消逝之时,诗人敏锐察觉到春色已渐至尽头,美好事物的离去总让人难免心生惋惜,一个 “尽” 字,饱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无奈与眷恋,犹如繁华谢幕,徒留一丝怅然。

尾句 “惟有垂杨管送人” 堪称神来之笔。当春色渐逝,万紫千红纷纷退场,唯有垂杨依旧。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垂杨常与送别相关联,“柳” 与 “留” 谐音,寓意着挽留、惜别。此时垂杨仿佛化身为情感的守护者,不管春光如何变迁,它始终坚守职责,见证着人间的离别。这句诗表面写垂杨,实则借垂杨抒发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聚散的感慨,春光虽尽,而人间真情、离情别绪却如同垂杨一般,岁岁年年,绵延不绝,在伤感之中又蕴含着对生命不息、情感永恒的豁达认知。

从艺术手法来看,此诗巧妙运用了对比。前两句的明媚春日与后两句春色将尽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时光易逝的沧桑感;同时,花神的神秘美好与垂杨的质朴坚守也相互映衬,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与内涵。语言质朴自然,却于平实中见功力,寥寥数语,便将诗人复杂的情感与对自然、人生的思考精准传达,让读者在赏读间,既能沉醉于春日的美好,又能在春色归尽的感慨中,体悟到生命的真谛与情感的厚重。



七绝·暗香尘

落魄江湖已十春,落花飞絮暗香尘。

东风吹尽西园雪,只有垂杨是故人。

首句:“落魄江湖已十春”,诗人开篇便直抒胸臆,“落魄江湖” 四个字,点明了诗人多年来漂泊不定、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已十春” 则强调了这种生活的漫长,在岁月的消磨下,诗人的心境愈发沧桑。

次句:“落花飞絮暗香尘”,此句承接首句,以景衬情。暮春时节,落花纷纷,飞絮飘舞,它们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最终落入尘土。这一景象不仅描绘出了春天即将逝去的凄美,也暗示了诗人如同落花飞絮一般,在尘世中漂泊,美好的年华和理想渐渐消逝,只留下淡淡的痕迹。

第三句:“东风吹尽西园雪”,东风本是春天的使者,但在这里,它却吹尽了西园的积雪,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西园的雪被吹尽,意味着曾经的美好与纯洁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片荒芜和寂寥。



尾句:“只有垂杨是故人”,在这一片荒芜中,唯有垂杨依旧,它就像诗人的故人一样,默默地陪伴着诗人。垂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赋予离别和思念的象征意义,这里诗人将垂杨视为故人,表达了他在孤独寂寞中对往昔岁月和旧友的怀念之情。

诗人通过对落花飞絮、东风吹雪、垂杨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将自己的身世之感、人生之叹融入其中,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落花飞絮象征着诗人的漂泊身世和美好年华的消逝,东风吹雪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垂杨象征着诗人的故人和往昔的美好时光。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 “东风吹尽西园雪” 与 “只有垂杨是故人”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光的变迁和人事的沧桑,同时也强调了垂杨在诗人心中的特殊地位,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