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断奶”,乌克兰何去何从?
最近,俄乌冲突又有了新动态,局势的发展让人目不暇接,也引发了全球关注。
就在4月7日凌晨,基辅市再次陷入战火,俄空天军的图95轰炸机与黑海舰队潜射导弹呼啸而至,这已经是泽连斯基的总统府第二次遭到轰炸。而在4月4日,俄军发射的伊斯坎德尔一M导弹更是精准消灭了乌军的一个指挥中心,85名指挥官和外国雇佣军指挥官当场死亡,给乌军带来了沉重打击。
如今的乌克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而这一切,与美国的态度转变息息相关。美国此前一直是乌克兰背后的重要支撑,武器、情报等资源不断输送。但现在,特朗普上台后对乌克兰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先是切断了对乌的武器援助,连运到波兰中转的武器都被冻结 ,接着又停止了情报共享。要知道,在现代战争中,情报就是军队的“眼睛”,失去美国情报支持的乌克兰军队,就如同盲人摸象,在战场上变得十分被动。
欧洲呢,本是乌克兰寻求援助的另一根“稻草”。可欧洲各国如今也是有苦难言,一方面,自身的经济和能源问题已经焦头烂额;另一方面,还得顾及特朗普的态度,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美国,落得个里外不是人。所以,对于支援乌克兰这件事,欧洲国家纷纷选择观望,不敢轻易迈出那一步。
曾经在国际舞台上还能大声说话的泽连斯基,如今陷入了“干爹不管,欧盟嫌弃”的尴尬境地。美国的翻脸无情,欧洲的犹豫不决,让乌克兰在这场冲突中失去了底气。而泽连斯基之前拒绝和谈的强硬态度,现在看来,似乎也让他失去了不少转圜的余地。
从这次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本就是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一旦局势变化,乌克兰就成了可以随时舍弃的“棋子”。而欧洲国家在这场博弈中,也只是在权衡自身利益后做出选择,所谓的盟友关系,在利益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这场冲突还在继续,乌克兰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泽连斯基又能否在这重重困境中找到出路?是继续挣扎,还是选择妥协求和?这不仅是乌克兰面临的难题,也给世界各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