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凯文·杜兰特离队后,“双时间线”计划便成为金州勇士重建与争冠并行的口号。然而多年实践下来,这项计划一度被视为失败的尝试。从詹姆斯·怀斯曼仅打60场就被送至活塞、乔丹·普尔夺冠后旋即被交易换来老将克里斯·保罗,都显示勇士在现实中渐渐放弃了这条艰难的道路。但“士官长”吉米·巴特勒的到来,却让双向时间轴慢慢重合在一起。

但讽刺的是,一笔看似只为当下服务的交易——引进35岁的吉米·巴特勒,反而让“双时间线”计划意外开花结果。美国媒体《CBS Sports》记者山姆·奎因认为,巴特勒对湾区来说,虽是典型的即战力补强,但他为勇士注入的不仅是造犯规、切入与外线防守,更让乔纳森·库明加、布兰丁·波杰姆斯基与摩西·穆迪等年轻球员找到了定位与信心,终于在舞台上展现出应有价值。

在日前以123:116击败湖人的西部强强对话中,巴特勒数据平平,却有效吸引防守注意,让三位年轻球员合力贡献59分。库明加全场出战25分钟,12投7中攻下18分9篮板4助攻1封盖,正负值+9与全场最高并列,展现全能身手。赛后斯蒂芬·库里也公开力挺队友:“如果我们要在最高层级中赢球,他(库明加)必须是其中的一部分。”库里强调,外界应该让库明加自由打球,不要对单场表现过度分析或挑剔,“让他继续做他正在做的事情。”

这些年轻的队友还在摸索如何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和斯蒂芬·库里、德雷蒙德·格林等王朝功臣一起打球,他们尚未完全磨合好,也还没成长到那个高度,但在对上西区列强的一系列比赛中,已经展现出可能性和潜力,而那正是勇士“双向计划”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事实上,巴特勒的加盟为勇士带来了急需的平衡。虽同为持球型球星,但他的进攻习性与活动范围与队内其他球员截然不同。他虽然在禁区终结的效率未达预期,但却持续为队友创造机会,三分命中率也逐步回稳,现阶段表现已相当称职。更重要的是,他成功填补了勇士在制造犯规、突破篮下与外线防守上的关键缺口。

“巴特勒对勇士而言的多重价值无可取代:他弥补了造犯规、篮下冲击和外线防守等关键短板,更是少数能快速适应勇士复杂体系的老牌巨星。热火类似的动态进攻体系与科尔平等主义理念不谋而合。”山姆·奎因指出,巴特勒拥有砍分的能力(虽然尚未主动展现),这改变了对手防守勇士的方式,同时他又是不依赖大量出手就能影响比赛的兼容型巨星。他的存在确立了更清晰的进攻层级,但不必迫使其他球员固化角色定位。

这样的评点很到位,巴特勒作为少数能迅速融入勇士复杂战术体系的老将,巴特勒的角色弹性与高球商为球队进攻体系带来质变。他既能一场出手25次、改变对手防守策略,也能在少球权的情况下影响比赛。确立了勇士队内出手优先级,为团队制造大量空当,重新活活动态进攻,教练团战术调配更显灵活。



穆迪从轮换边缘进化为先发3D侧翼、波杰姆斯基在稳定定位中重拾信心,而库明加则在高球商核心群的带领下发挥得更加全面。格林曾说库明加“将球队带到全新高度”,如今正逐步实现。

这是否代表勇士已建构好后库里时代的争冠蓝图?或许还不至于。但与其执着于培养下一位门面球星,勇士透过巴特勒的加盟,找到了让“未来”融入“当下”的新解方。在球队战力与年轻球员发展之间取得罕见的平衡,勇士的双向计划,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完成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