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4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讲话称:“美国并不会因从中国进口铅笔等商品而损失一万亿美元。”他进一步表示:“我确实有意解决美国与中国、欧盟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赤字问题,若对方有意就此展开对话,我方持开放态度。”

同日,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指出,特朗普再次就中美贸易问题发表强硬言论,并提及美国此前实施的报复性关税政策已对全球经济产生连锁反应。此外,美国媒体还披露,特朗普在乘坐“空军一号”专机时公开表示:“美国当前正面临对华贸易的巨额赤字挑战。”这番充满黑色幽默的比喻,其核心指向中美两国间存在的巨额贸易逆差现象——具体而言,这一逆差规模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每年需额外支出数千美元用于购买中国商品。

特朗普竟公开宣称:“美国实施的关税政策已让中国遭受重创,毕竟谁都知道我们的立场是正确的。”他还进一步强调:“我们谈论的是一万亿美元的规模,你们明白吗?美国绝不可能为了从中国进口铅笔这类商品而损失如此巨额的资金。”

谈及全球经济动荡时,特朗普表示:“我们的国家因此变得更加强大,最终,美国将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国家。”他甚至断言:“美国必将成为全球最具经济主导地位的国家。”

当被问及美国经济是否陷入困境时,特朗普回应道:“我当然不希望看到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但有时候,为了解决问题,你不得不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此外,特朗普还与提问的美国记者发生了言语冲突。

特朗普近期再次对美国前总统拜登及其政府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指责拜登政府:“他们掠夺了我们的企业、资金和就业机会,并将这些资源转移到了墨西哥、加拿大,甚至大量转移到了中国,这种做法是不可持续的。”特朗普强调:“我们不会采取这样的策略。目前,我们每个月都有数亿美元流入美国,这股资金潮已经启动。”他进一步表示:“最终,一切都会好起来,我们的国家将再次变得坚不可摧。”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宣布对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新一轮关税政策后,全球经济陷入了动荡,尤其是美国的经济走势急剧下滑。特朗普的言论中提及“中国铅笔”这一表述,实则是指中国制造的商品。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砸向中国商品时,北京毫不含糊地祭出34%的反制关税,直接让华盛顿决策层"眼前一黑"。

特朗普长期以来一直将“谈判”挂在嘴边,其真实意图仿佛是在说:“你怎么真动手了,这不过是我虚张声势的幌子罢了!”此次,连传统盟友欧盟这次也选择冷眼旁观,甚至暗中倒向贸易多边主义阵营。特朗普的策略是先逼迫对方与其展开谈判,一旦对方因承受不住压力而率先妥协发声,那么在后续的谈判中,特朗普便掌握了主动权,即便关税并未大幅提高,他也能漫天开价。由此可见,特朗普目前并非去度假,而是在静候时机,等待各国纷纷低头。鉴于美元霸权体系的特性,美国注定无法实现贸易顺差。特朗普的这一系列操作着实令人咋舌。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4月6日接受CBS专访时,再次为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站台。他宣称,4月9日生效的全球性关税将“重塑美国经济”,并承诺通过自动化工厂创造数百万岗位,甚至让“美国人拧螺丝造iPhone”。他原本的意图是表达,如今数以百万计的外国劳动者所从事的拧螺丝等制造业工作将回流至美国。不过,这一愿景能否实现尚属未知。我们先暂且假定这一情况确实会发生,那么美国人随后便会发现,众多关键零部件均需依赖进口,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贸易不平衡的状况。

美国社会是否对制造业基础岗位存在认知偏差?有观点认为,美国工人技术能力被过度美化,甚至出现"只有美国人才配从事螺丝装配"的极端论调。现实是:当中国制造业已向机器人自动化、无人工厂转型时,美国部分舆论仍沉迷于"制造业回流"的幻想。这种认知错位导致美国本土制造的电子产品成本激增——某型号手机因采用本土供应链,其电子元器件价格较中国制造版本翻倍,最终因成本劣势退出市场。

《金融时报》报道认为,美国股市过去两天缩水5.9万亿美元。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其支持者发布的一段视频,视频开头表示股市崩盘是“故意”的。此后,特朗普又发文喊话让美国人民“挺住”。全球经济形势急剧恶化,而特朗普从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海湖庄园醒来,在他的社交媒体上发文“这是致富的好时机”,然后前往附近高尔夫球场。此前一天(3日),特朗普在迈阿密另一家高尔夫球场度过。特朗普政府此举无疑加剧了国际社会对其缺乏诚信、挑起争端的质疑,预示着在面对潜在报复时,特朗普政府或将进一步升级贸易紧张局势。



面对美国挑起的关税争端,我们唯有以实际行动应对。鉴于中美谈判往往陷入无效沟通,难以达成实质性成果,且美国执意推行单边关税政策,不妨让事实说话,让美国在遭受冲击后重新审视其立场。可以预见,若美国持续推进关税战,中国必将采取更为强硬的反制措施,届时或将见证历史性的转折。

特朗普近期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已引发全球经济的剧烈波动。尽管特朗普本人对此表现出高度自信,甚至可能将其视为美国实力的彰显,认为全球都在因美国而"震动",但中方已作出强硬回应。在此背景下,美国是否仍对形势存在误判?全球资本市场的观望情绪又将如何演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