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马春花,今年57岁,初中毕业,原来是小县城里的食品厂工人,十年前厂子倒闭后就提前退休了。

因为在厂里干得久,算上工龄,退休金还算可以,每月三千多块钱,在我们这个小地方生活也足够。

我丈夫张建国比我大三岁,原来是县城水利站的职工,后来也退休了。



我们俩育有一儿一女,女儿远嫁外地,成家立业了,平时联系不算多。

儿子张亮在本地工作,娶了媳妇,去年刚刚结了婚,我和丈夫也算是完成了人生中一件大事。

我家住在县城边缘的老小区,房子不大,两室一厅,是我们年轻时候攒钱买的,虽然老旧,但一直打理得干干净净。



我们这一辈人,讲究亲情,讲究一个“亲不亲,一家人”。

当我小叔子张建军的儿子,也就是我侄子张浩,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想来我家借住时,我和老伴几乎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那一年,张浩15岁,刚上高中。建军兄弟早年丧妻,一个人带着孩子,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实在是难。我心疼这个孩子,觉得他命苦,人也懂事,就想着能帮就帮一把,没想到这一住就是六年。



02

张浩刚到我家那会儿,瘦得像个豆芽菜,穿着洗得发白的旧校服,眼神里透着胆怯。我看着他心里酸得不行,心想这孩子太可怜了,得好好待他。

从那天起,我家就多了一双碗筷,多了一双准备的拖鞋和被褥。每天我都给他准备热饭热菜,下学回来也是第一时间给他倒水、拿水果。

看他学习刻苦,我和老伴也不吝啬,给他买了台旧电脑,方便他查资料做作业。



张浩也很争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奖学金。他从不乱花一分钱,所有奖学金都交给我,说是“交给婶婶保管,我怕自己乱花”。我听了这话,心里暖得不得了。

他高三那年,学习压力大,我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饭,还特意买了牛奶、鸡蛋,补身体。晚上他复习到深夜,我就陪着他坐在客厅,不打扰,只是陪着。

终于,张浩高考时考了全县前十名,被北京一所985大学录取。我激动得流泪,像自己儿子考上了一样。



录取通知书下来的那天,小叔子建军来家里吃饭,张浩激动地说:“婶婶,我能有今天,都是您和叔叔帮的忙。”我笑着说:“浩浩,你是我们家的人,说这些干啥。”

他走的那天,我给他准备了新行李箱,还塞了两千块钱在他包里。临别时,我叮嘱:“去大城市了,别怕,咱们永远是你家。”他眼圈红了,点点头。

大学四年里,他每个寒暑假都回来,有时一回来就住我家,有时在他爸那住几天,也常来看看我。我们从没觉得他不是亲儿子。



时间久了,有些事慢慢让我看清了所谓的“亲情”。

张浩大学毕业后,去了南方一线城市工作,进了一家大公司,工资也高了。他变得越来越少联系我们,偶尔发个消息,也只是应付几句。我们也理解,年轻人忙。

直到我儿子张亮结婚那年,我才彻底明白了一些事。

张亮结婚的消息,我们提前半年就通知了张浩。请帖也寄过去了,电话也打了,说得清清楚楚。张浩答应得好好的,说“肯定回来,表哥结婚我怎么能不来”。

结果婚礼前一天,我打电话他不接,发消息不回。直到婚礼当天早上,才回了一句:“婶婶,不好意思,公司临时项目走不开,没法回来。”

我有些失落,但也没说什么。可更让我难受的是,他连个红包都没发。他在北京工作三年了,年薪早就二十多万,我不是指望他送什么大礼,可最起码的心意也该有吧?

婚礼那天,亲戚朋友都来了,张浩缺席,没人多说什么。可我心里却像被针扎了一样。

后来听人说,他那天并没有“加班”,而是和女朋友去外地旅游了。我不敢相信,直到看到他朋友圈发的照片,笑得那么开心,背景却是海边。

我一夜没睡。

我不是计较那几百块钱的红包,我难过的是,我把你当儿子,你却把我当外人。

我想起那六年,他在我家吃住,穿的是我买的衣服,吃的是我煮的饭,连高中补课的钱,都是我们硬挤出来的。他爸那时候常年在外打工,根本顾不上他,是我们这个“叔叔婶婶”把他一手带大的。

可现在,他出息了,却连参加表哥婚礼的时间都不愿意抽,连一声道歉都那么敷衍。

我把这事告诉了老伴,他叹了口气,说:“人心啊,喂不熟的。”

我没再说什么,只是心里那股酸楚,久久挥之不去。

再后来,张浩结婚了,发了请帖给我。我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没去,也没回礼。

我知道,这段亲情,从他决定缺席张亮婚礼开始,就已经变了。

03

如今,我每天在阳台种花,做饭,带孙子,生活平淡却也安稳。

我常常想,我们这一代人,总是太重情太重义,总觉得帮亲戚是理所应当。可现实告诉我,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也不是所有的亲情都能换来感恩。

我不后悔当初帮张浩,他能考上985,能有今天的生活,我替他高兴。但我也学会了,看人不能只看一时,要看长远。

人性,有时候就是一面镜子,你对他好,他未必记得;你疏远他,他反倒开始在意。

我不怨张浩,我只是终于明白,有些人,注定只是你生命里的过客,不是你一厢情愿,就能变成一家人。

人生后半场,我只想把好心用在值得的人身上,把情分留给能回馈的人。因为真正的亲情,从来不是一方的施舍,而是彼此的珍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