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消费巴士
耐克的麻烦又多了一个。
它刚刚才发了一份财报,在营收利润双降的情况下,尽己所能地告诉资本市场,它的库存在好转,最主要的北美市场营收降幅在缩窄,它的运动专业产品Pegasus 41和Vomero 18也获得了不俗的表现。
但这些用来提振市场信心的信息,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面前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宣布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对部分国家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其中柬埔寨、越南、孟加拉、中国和印尼的对等关税分别为49%、46%、37%、34%和32%。这些恰好是全球诸多运动和时尚品牌目前最主要的生产国,而征收关税不只针对成品,还包括鞋服制造需要用到的许多原材料。
关税消息传出后,本就对耐克改革观望态度的资本市场立即用脚投票,令它4月3日的股价下滑14.4%至55.58美元,降到了自2018年以来的最低点。
其他运动和时尚企业股价也接连大跳水:同是4月3日, lululemon股价跌9.58%,洞洞鞋Crocs、拥有HOKA和UGG的德克斯户外、昂跑、斯凯奇、Under Armour、Abercrombie & Fitch均跌超10%,旗下拥有Vans、Timberland和北面的威富集团,股价更是暴跌28.74%。当地时间4月7日美股开盘后,上述企业的股价继续下跌。
被“懂王”吓绿的鞋服企业们,面对的不只是关税上调、商品售价上涨,给本就疲软的消费市场再增加的一层阴影,它们未来在供应链上辗转腾挪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了。
01
至少提价10%-12%
“对等关税”对运动时尚企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用耐克的情况来看一看。
根据其24财年年报,鞋类产品占到了它营收的68%,越南、印尼和中国分别贡献了它鞋类产品50%、27%和18%的产能,而北美市场又占到了耐克整体营收的43%。也就是说,耐克卖得最好的产品,会因为主要产地来自越南和印尼,从而需要在它最主要的销售市场,背负高额的关税。
投资研究机构Morningstar的分析师David Swartz表示,耐克的商品售价很可能上涨,但上涨幅度过大又将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他预计这家公司很难涨价超过10%-15%,但这并不足以抵消所有关税。
同样的麻烦也出现在了lululemon身上。美国市场贡献了它近6成的销售额,而作为一个加拿大运动品牌,它早已关闭自己在加拿大的工厂,转而把90%的生产线放在亚洲,其中光越南就占到了它产能的40%。
测算显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会使lululemon的单品成本上升22-35美元,而管理层已经在最近的财报交流会中坦言,关税可能会公司未来的利润率产生影响。
美国市场上的服装和鞋子有97%都源自进口,其中鞋类产品进口率更是高达99%。基于此,“对等关税”无疑将加重普通消费者的购买负担。
瑞银分析师则表示,零售商很难完全承担这些关税成本,它们需要至少把商品价格提高10%-12%,才能抵消对等关税带来的影响。
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预测的涨价幅度则更夸张,它称中国制造的工作靴,售价可能从77美元涨到115美元,越南制造的跑鞋,售价则可能从155美元涨到220美元,涨幅均在40%以上。
而早在特朗普的关税新政发布前,H&M的首席执行官Daniel Erver就公开表示了对他强硬关税举措的质疑。H&M的生产线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孟加拉,美国又是它的第二大销售市场,Daniel Erver称“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这些成本”。
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将会在供应链上尽可能压缩成本来抵消关税上涨的影响。运动鞋测评网Sole Review的创始人Rahul Cee就称,企业可能会降低产品的技术水准,或者延长产品设计周期来应对,这意味着消费者可能买到品质不如以前的产品,或者会眼睁睁看着自己喜欢的品牌减少上新。
和头部鞋服企业紧密合作的代工方也受到了影响。“对等关税”推出后,为耐克、Vans、UGG、HOKA代工,在越南、缅甸拥有生产基地的华利集团,股价在4月3日和7日分别下跌13.8%和6.49%,以耐克、阿迪达斯和PUMA为主要客户,在越南和柬埔寨设有工厂的申洲国际,这两日的股价则分别下挫14.15%和11.21%。
02
再次来临的供应链难题
对于出台“对等关税”,特朗普给出的表面理由是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但这在短期内只能是个美好愿望。
想要“回流”,美国先得解决从业人员短缺的问题。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它服装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已经从2015年1月的13.9万人,减少到了今年1月的8.5万人,就业人数只有斯里兰卡的1/4,但美国的总人口数量却是斯里兰卡的7倍有余。
此外,美国还缺乏在本土生产鞋子和服装需要用到的各种原材料。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曾提醒特朗普,美国国内并没有生产一双普通鞋子所需的70多种原材料的来源,企业需要特地寻找工厂或者另建工厂,才能解决棉质鞋带、鞋眼、纺织鞋面这些基础零部件的供给。
还有从业者表示,有些鞋子会用到某些化学物质制成的泡沫,但相关材料在美国是被禁止制造的,特朗普想让鞋服制造业的生产回流到美国,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鞋服企业第一次面对因地缘政治、贸易摩擦带来的供应链难题。
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他就迫使过企业将生产资源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当时这些国家不仅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小的监管力度,还被企业认为是“不会被特朗普找麻烦的地方”。
鞋履品牌 Steve Madden曾在去年11月表示,因为特朗普竞选时承诺会加征对中国的关税,它减少了从中国进口产品的数量,并提前在柬埔寨、越南、墨西哥和巴西建立工厂。另有统计数据显示,越南已经是全球最重要的运动鞋生产国之一,耐克50%和阿迪达斯39%的运动鞋都产自越南,年销售额合计超200亿美元。
但如今对越南、柬埔寨等地征收的高额“对等关税”,让这些企业在生产基地的选择上再无避风港。
标普全球财智的供应链研究主管Chris Rogers表示,制造商的确可以在新的国家重新开设工厂,但鞋类产品供应链复杂,重新安置通常更需要两年的时间。
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Adam Cochrane则称,墨西哥、巴西、土耳其、埃及可能成为鞋服企业转移生产线的下一个目的地,但由于和供应商的订单合同期限比较长,这些改变可能要在18-24个月后才能发生——谁又知道特朗普下一步会对这些“新目的地”做什么呢?
Cochrane还提到,面对巨额关税,运动和时尚品牌也许不得不减少销往美国的订单,转而将更多产品销往欧洲、中东和中国。
中国市场目前的鞋服供给已经过剩,竞争也已经足够激烈,如果产品销售重心真的转移,对这里的现有品牌显然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