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全球50多个国家集体"炸锅",齐刷刷向美国喊话要重新谈关税。这场景像极了菜市场里的讨价还价,只不过主角换成了国家。特朗普心里明镜似的,这些国家里最难缠的就是中国——这个让他又恨又怕的对手。他一边在社交媒体上喊着"美国必胜"的口号,一边看着美股绿油油的数字直皱眉。资本用脚投票的速度比他变脸还快,情急之下,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邻居印度。
美国副总统万斯和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这对"王炸组合"即将访印的消息一传开,明白人都知道特朗普在打什么算盘。这次美国给印度开的关税"小灶"是26%,比越南的46%温柔多了,摆明了是要拉拢莫迪入伙。但莫迪可不是软柿子,这位老辣的政治家在中印边境问题上稳如泰山,甚至公开说中印关系"像家人一样"。特朗普派这两位重量级人物去,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摸底——他想看看莫迪到底是真淡定还是装样子。
特朗普打的算盘可不只关税这么简单。印度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里的分量不轻,如果能让莫迪倒向美国,那些在中美之间摇摆的国家很可能跟着站队。但他低估了莫迪的精明。印度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的影响力可不是靠美国施舍来的,而是靠自己在金砖机制里的话语权和上合组织中的存在感。莫迪心里清楚,跟着美国混能捞到一时好处,但长远来看,得罪中国的代价他担不起。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欧盟到现在都没拿出像样的反制措施。马克龙在欧洲议会里喊破喉咙,要求停止对美投资,可资本家们该买美债还是买美债。这种情况下,印度和欧洲要是能同时稳住,特朗普的压力能减轻一大半。但现实是,欧洲的资本早就在中美之间玩起了"脚踏两条船",而印度的态度更像是在看一场大戏。
美国这次访印还藏着更深的算计。沃尔兹的随行意味着安全议题将成为重点,中印边境问题很可能被重新拿出来说事。此外,美国开出的价码也很诱人:加大军售、支持印度入常、进一步关税豁免。但这些筹码在莫迪眼里可能并不值钱。印度早就在军购市场上玩起了"多边平衡",从俄罗斯买S-400,从法国买阵风,美国的军售不过是其中一环。至于入常,这事儿说了几十年,印度心里也明白,美国不过是画了个大饼。
幸亏中国早就料到了这一切。中印边境谈判在特朗普出招前就已经谈得差不多了,莫迪最近的表态更是直接打脸美国。3月25日的中印边境事务磋商会议上,双方明确要把关系恢复到2020年前的状态。莫迪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中印竞争应该是良性的,不能变成冲突。这种态度让美国的拉拢计划处处碰壁。
不过莫迪也有自己的麻烦。印度国内最大反对派国大党最近跳得很厉害,他们指责莫迪对华"软弱",甚至煽动民族情绪。但莫迪心里清楚,跟中国搞对抗对印度没好处。2020年边境冲突后,印度限制中国投资,结果自己的电子产业损失了150亿美元。现在莫迪正悄悄松绑对华签证,尤其是给电子产业的技术人员开绿灯。这种务实态度,让反对派的叫嚣显得很苍白。
特朗普把宝押在印度身上,恰恰暴露了他的黔驴技穷。他在社交媒体上喊着"弱者才会妥协",但美股的暴跌和企业的外迁已经说明了一切。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让全球供应链乱成一锅粥,连高盛都预测美国经济衰退概率飙升到35%。这种情况下,印度更不可能为了美国的利益火中取栗。
这场大国博弈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中国提前布局,稳住了中印关系;印度在中美之间玩平衡,既捞好处又不站队;而美国则陷入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困局。特朗普的最后一招看似厉害,实则是一步臭棋。当他还在幻想着用印度来牵制中国时,资本已经用脚投票,把目光投向了更稳定的市场。这场较量,谁是赢家,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