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南海风浪大,可不是因为天气。你听说过“填岛造地”,但你知道吗?11年前中国在南沙拿的一铲土,今天就挡住了美国一艘舰。这事儿真不是填土盖房那么简单,是“造岛即布阵”,一招走活,改写棋局。
风起南海:是谁先搞小动作的?
南海这地方,看似碧波万顷,实则波涛汹涌。面积350万平方公里,南北纵深2000公里,石油储量高达300亿吨,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
这不是随口一说,这是地质勘探实实在在的数据。航运通道就更不用说了,全球40%的贸易要从这片海面上过,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直通印度洋、太平洋,是中国经济大动脉的咽喉位置。
谁控制南海,谁就握住了中国经济的气门芯。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国家哪怕没几条船,也天天惦记着这片海。
早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签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讲好不搞争端、不搞军事化。
可是签完第二年,越南开始扩建非法占据的岛礁;菲律宾国会在2009年通过《领海基线法》,把中国黄岩岛和南沙岛礁写进了本国法律;越南更绝,一纸申请,把中国南海大片海域提交联合国,说是他们家的大陆架。这些操作不是“耍嘴皮子”,是对中国主权赤裸裸的挑战。
局势一步步升级到了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越南河内一锤定音:美国要确保南海航行自由。这话听着平平无奇,背后却是美国南海政策的大转弯。从“相对中立”变成“公开介入”,等于在中国家门口架了望远镜,开始指手画脚。
美国第七舰队长期驻扎横须贺,拥有超过50艘舰艇,每年在南海海域活动次数不断刷新纪录。到2013年,美国亚太战略升级成“重返亚太”,菲律宾也借机邀请美军重返苏比克湾,越南则向美国开放金兰湾。南海这盘棋,越下越紧。
面对这一局,中国不能再等。2013年底,南沙岛礁填海工程悄然启动。永暑礁、渚碧礁、美济礁成为“三驾马车”,大规模吹填同步展开。到2015年中,这三大岛礁已初具规模,总扩建面积超过12平方公里,超过东南亚国家控制岛礁面积的总和。
这一仗,不在战场,而在图纸。是把“礁盘”变成“岛礁”,把临时哨所变成永固基地。这不是抢地盘,是收回属于中国的主权,是要让后面那些拱火的势力知道——这片海,我们说了算。
不沉航母不是吹的:南海岛礁到底值几个航母?
三大岛礁不是“撒一堆沙子”,而是“撒下三座前哨基地”。永暑礁建设了一条3160米长、60米宽的机场跑道,渚碧、美济分别为3100米和2700米,全部达到轰-6、歼-11级别战机起降标准。美军迪戈加西亚基地也不过如此,而这还只是中国岛礁体系的一部分。
机场、雷达、港口、营房、弹药库、水淡化系统、能源系统——全套军地设施一个不少。永暑、美济、渚碧三岛相距不超过400公里,可相互火力支援,航空兵起降轮换,形成战斗三角锁。这个锁,不仅锁住了南海主航道,也锁住了挑衅者的幻想。
岛礁的意义不仅在“能起降”,而是能驻扎,能预警,能反制。雷达系统部署完成后,从永暑岛上可直接探测到曾母暗沙,甚至覆盖菲律宾北部航道。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730近防系统全面部署,使岛礁具备“看得见、打得着”的立体防御能力。
反潜也是重点。南海水域深、洋流复杂,是核潜艇理想藏身之地。美军“海狼级”、“弗吉尼亚级”长期出没此地,一旦形成对解放军水面舰艇的威胁。
为此,中国部署了反潜巡逻机、固定式海底声呐阵列、无人潜航器探测系统,形成海底监控网络。敌潜艇“想潜”可以,但别指望“潜得深”“躲得过”。
同时,岛礁也是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跳板。以往,战斗机从三亚起飞,飞到南沙航程就耗掉一半,巡逻、滞空能力极其有限。现在,歼-16、轰-6K、运-8反潜机从岛礁直接起飞,巡航范围倍增。遇到敌情,几小时内即可调动兵力火速反应。
美济礁港口可容万吨舰艇靠泊,舰船轮换补给变得高效可靠。过去是“打得赢,守不住”,如今是“打得准,补得上”。补给稳、火力强、防区广,这不是哪艘航母能比的。
这不是纸上谈兵。2015年,“井冈山”号两栖舰编队曾在美济礁驻泊,完成多日海上补给和官兵轮换。2016年,歼-11B、轰-6K等多型战机先后实弹对海演练,从永暑岛起飞直接覆盖西太方向。
南海岛礁,不只是“沉在海里的点”,还是“插在空中的矛”。这座“不沉航母”,每天都在提醒周边国家:别打小算盘了,看清楚这里是谁的主场。
有眼有耳有拳头,岛礁一成,美舰就拐弯
美军不是没反应,而是越来越焦虑。2015年,“拉森号”驱逐舰首次闯入中国南沙渚碧礁12海里,标志着美国首次公开军事挑战中国岛礁主权。2016年,“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进入南海;2018年后,美舰、侦察机几乎每月都在岛礁附近活动。
但结果呢?靠近渚碧、永暑、美济三岛,美舰多数选择远距离观测,不再轻易靠近12海里内。因为他们清楚,一旦进入防区,中国岸基雷达就会第一时间锁定,红旗-9对空、鹰击-62对海随时待命。
美国战略制定者最担心的,不是军事打击,而是“失去主导权”。美军通过兵棋推演发现,若冲突发生,中国可在岛礁起飞战机、部署巡航导弹,在短时间内形成海空火力合围,对航母战斗群形成饱和打击。
更糟的是,若中国率先行动,美军调动第三舰队支援至少需48小时,这期间所有前沿舰队将处于“被动挨打”状态。
更头疼的是岛礁的“千里眼”功能。高频雷达、对流层散射通信系统、卫星同步接入,使南海成为信息透明海域。对手舰艇刚从马尼拉出港,永暑雷达几分钟内便完成锁定。水下动静也躲不过水声阵列。战场未动,信息先达。
美国多次试图动员东南亚国家介入,但效果甚微。原因很简单:菲律宾、越南知道,如果真开打,站在美国一边并不能保证安全,反而更容易成为“前线牺牲品”。而中国岛礁一旦形成稳定防区,主航道安全有保障,他们的贸易与航运也能正常进行,反而有利可图。
截至2023年,美军“里根号”在南海边缘侦察时临时改道;“威尔伯号”被中国“黄山舰”正面拦截。这不是偶然,而是岛礁防线已成、态势反转的必然。
岛礁建设不只是填海造陆,不是搞“工程”,是建前线,是造阵地,是对大国战略博弈的响应。十年前一锹沙,换来今日海上主动权。有人说岛礁是负担,是消耗,现在回头看——那是中国在南海摆下的“铁棋”,美国要破?先问问你那艘舰,还敢不敢靠岸。
参考资料
深度:浅析中国为何南沙填海建岛 战略核潜艇设阵地-新浪军事-2014.08.29
南沙岛礁建设报告-凤凰国际智库-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