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称,4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再度发表了尖锐的言论,美国实施了报复性关税,结果影响了全球经济。特朗普声称:“我们不会因为从中国购买铅笔,而损失一万亿美元”。“我确实想解决我们与中国、欧盟和其他国家的贸易赤字问题”,“如果他们想谈这个问题,我愿意谈。”



其实特朗普的“贸易赤字执念”与自相矛盾的关税困局,已经令特朗普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特朗普一边强调“不会因买中国铅笔损失万亿”,一边却又声称“愿谈贸易赤字问题”。这番言论看似强硬,实则透露出美国在关税战中的战略困境。那么,这场由特朗普挑起的全球关税核大战,到底令美国面临了怎样的战略困境的?



第1 就是 “赤字清零”的幻想与现实。特朗普坚持将“贸易逆差归零”作为谈判前提,但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一目标违背经济规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者托马斯·桑普森指出,只要美国储蓄率不足,就必须依赖外部资本,贸易逆差自然存在。而美国36万亿美元债务和双赤字问题,恰恰是长期透支消费的结果,而非中国“不公平贸易”所致。



第二就是关税“回旋镖”效应显现,美国根本就无力应对。 特朗普对华加征54%关税(叠加此前税率)后,美国消费者面临商品价格飙升,摩根士丹利测算其核心PCE通胀或冲至3.5%,550万就业岗位受威胁。更讽刺的是美股在关税宣布后两日蒸发6.6万亿美元,创历史纪录,特朗普口中的“经济良药”已成“毒丸”。



令特朗普最为尴尬的就是中国反制“11箭齐发”,显然,中国没有惯着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那么特朗普的“台阶”在哪?面对美国关税核弹,中国并未被动接招,而是以雷霆手段反击:

对等加税34%,覆盖美国全品类商品;

切断关键供应链,限制稀土出口、调查CT球管倾销;

精准打击农业与科技,暂停多家美企农产品输华,制裁16家高科技实体。

这些措施直击特朗普政治软肋:

农业州票仓,如大豆、高粱出口受阻;

科技霸权命脉,比如稀土管制卡住军工、AI产业。



彭博社评论称,中国通过数十年布局,已构建“关税免疫体系”,而美国消费者却难寻替代供应链。

在面对中国的强硬回击时,美国又没有有效的克制手段,那就意味着谈判概率大增?而特朗普发表这番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缓和的信号,明显要给自己一个台阶。三大信号预示中美或重回桌,尽管特朗普嘴硬,但现实压力正迫使其调整策略:



首先我们看到经济数据打脸“胜利叙事”。美国2月财政赤字同比激增110亿美元,减税+关税的双重副作用加剧债务危机; 摩根大通预测,若关税持续,美国GDP或萎缩0.3%,失业率升至5.3%。

其次就是全球“去美元化”加速,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速达18%,中欧班列、一带一路构建“去美版图”,RCEP成员国更集体规避美国市场。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反而加速了美元体系松动。

最后就是特朗普的“谈判史”暴露妥协倾向。显然,在面对中国的强硬反制后,特朗普也是拿中国没有办法,要不然也不会发表从“绝不退让”变为“愿意讨论”,毕竟释放试探信号已经相当明显。



因此:一场“谁先眨眼”的博弈,但时间不在美国这边。特朗普的言论看似强硬,实则为谈判铺垫。中国手握内需市场(消费占GDP 44%)、区域贸易网络(东盟+一带一路)、技术反制(稀土+出口管制)三大王牌,而美国却面临通胀、债务、盟友离心三重危机。显然,中国的三大 王牌已经令美国头疼不已,再玩下去,美国真的将会危机重重,特朗普很可能会等不起。

最终剧本可能是:

短期继续“关税嘴仗”,但美股若再崩盘,特朗普将被迫软化;

中方以“部分扩大进口”换取美方降低高科技制裁,但核心产业链自主权绝不妥协;

2025年底前,双方或达成“临时休战协议”,但结构性矛盾仍将长期拉锯。

这场博弈中,特朗普的“台阶”早已被中国的反制砸碎——若想体面收场,除了回到谈判桌,别无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