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大家记得将“掘金日本房产”设为星标
不错过任何一篇精彩文章
◎掘金日本房产(ID:Japan_gold)| 海狸同学
这两天,日本因为中国留学生的事炸锅了。
起因是日本为博士后期课程学生提供最长3年(4年制课程为4年)、总额最高290万日元的无偿资助,无国籍和年龄限制。
这本是一个好事,但资助名单公布后,日本人傻眼了。
2024年度共有10564人受资助,其中中国留学生达2904人,占比近三成。
在日本人看来,这项补助应该优先保障日本学生权益。中国留学生数量众多,不仅占了日本博士生的坑位,还把补贴也拿走了,这“不公平”。
不过,这口锅可我们中国留学生可不背。
且不说本身这项资助就没有国籍上的限制,只看“优秀与否”。中国留学生能拿到资助,证明他们本身就很优秀。
原本就有调查称,东京大学的留学生当中,67%都是中国大陆的留学生,相当于中国学生正在深度参与进日本顶尖学府,中国学生的实力之高可见一斑。
再者,日本博士生拿不到资助,很大原因是因为在日本很少人在大学毕业之后继续攻读硕士,再往上爬到博士的人就更少了。
根据日本文部省2024年的数据,日本博士退学率高达38%,能留下来的博士少之又少,这怎么能怪“外国留学生人数太多”呢?
要怪,只能怪日本年轻人不愿意深造,而中国留学生太优秀了。
无独有偶,不仅是博士生,日本人发现,在小初高教育阶段的日本孩子也不如中国孩子优秀。
去年就有一则新闻在日本引起不小的讨论。文章称一对夫妻双方都是日本顶尖大学出身,属于日本高知高收入人群。妻子在54岁的高龄生下孩子之后,也“望子成龙”,让孩子从小学开始就额外上私塾、请家教,走精英教育。
但到了学校后发现,自己的孩子如此努力,竟然还是比不上班里的中国孩子。甚至连「日语」这样的科目,使用母语的日本孩子都无法赢过中国孩子。
这让她大为震惊。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拖家带口地移居去日本生活,为的就是日本的教育资源,给孩子一个更好的起点。
而的确,中国式鸡娃教育已然震撼了日本精英家庭。这些将国内“6点起床、三门功课预习、每天学习14小时”的作息移植到日本的中国家庭遇到日本孩子,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即使没有在日本接受教育的中国孩子,遇上日本高考也不在话下。
在东京新宿区的高田马场车站附近,近年来就新增了非常多针对中国留学生的补习班(塾)。在此学习的,都是“逃离”国内高考战场,远赴日本求学的年轻人。
在他们看来,比起国内高考,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相对简单,且竞争也没那么激烈,容易上更好的大学。
以中国小孩的“资质”和努力,来到日本接受教育,似乎真的是一条捷径。
想第一时间获取日本生活、签证最新政策等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日本资讯群”了解更多:
当中国式的内卷“出口”到了日本,还是深深刺激到了日本人。
从小学入学开始,已经习惯国内“抢学位”这套打法的中国家长在东京文京区大肆购入学区房,锁定优质学校的学位,
到了高考阶段,日本教育体系对“标准化考试”的弱化,被中国应试体系精准击破,中国“做题家”们为了考上日本名校,又能下狠功夫,一天学习超10小时、下课后肝补习班已经是基本操作;
即使上了大学,中国留学生中优秀的学子也不算少数。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私立名校的中国留学生录取率是本土学生的2-3倍,部分专业(如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几乎被中国学生垄断。
现在的日本,已然掀起了一股对“教育公平”、“技术保护”的争议。
自民党议员有村治子甚至在国会上称,从经济安全角度应避免过度依赖留学生,并呼吁优先保障日本学生权益,例如参考加拿大(留学生学费为本国学生5.5倍)和美国(2.9倍)的差异化收费政策。
日本文科省也已经表示要讨论相关政策方向。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但实际上,这背后映射出了日本对于国际人才的复杂心理——
既希望海外的有学之士来维持日本国内的科研实力,又怕单一国家的生源带来风险。
日本受制于少子化,以及国内年轻人不愿深造的风气,本就没有太多“本国科研人才”;但中国留学生涌入日本的数量和速度,以及充满“工具化”的教育理念也让日本人心惊。
所以日本对于中国留学生的态度才显得异常矛盾,一方面颁布了“到2033年接纳40万名海外留学生,还要将海外留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到60%”的政策,一方面却对中国留学生格外谨慎。
这是日本享受国际人才流动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阵痛期”。
不过,与其区别对待外国留学生,限制留学生的奖学金福利,不如让更多元化的生源进入日本,并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机制。
才能“拯救”日本的人才缺口。
如果对携家人移居日本、办理赴日长期签证、身份资产配置方案感兴趣的朋友,欢迎下方扫码联系一对一沟通交流,解答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