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和赵丽颖合作的新电影《向阳花》首日票房3277万,比贾玲《热辣滚烫》同期的5.3亿少了整整16倍。
这位曾用《唐山大地震》创造6.65亿神话的导演,如今被猫眼预测“总票房难破2亿”,而赵丽颖粉丝正疯狂刷屏“演技封神”控评。
当豆瓣开分6.6时,一条热评精准戳中痛点:“冯小刚以为请了赵丽颖就能复制《非诚勿扰》3亿奇迹,却忘了观众早不吃‘女性苦情+暴力逆袭’这套了。”这场合作究竟是救赎还是沉沦?
2017年《芳华》豆瓣7.7分尚算体面,到2020年《只有芸知道》直接滑至6.3分,去年《非诚勿扰3》更跌至5.1分——观众用评分给“冯氏套路”敲响丧钟。反观赵丽颖,从《知否》单日播放2.3亿到《风吹半夏》拿下江苏卫视年冠,她用收视率证明“扛剧女王”的含金量。
但电影领域仍是险滩,《第二十条》里她镶边出演被嘲“资源咖”,这次独挑大梁,提前三个月蹲守女子监狱观察刑释人员,连指甲修剪角度都按女囚标准设计。
影片里高月香出狱后与黑中介肉搏、为女儿偷渡买耳蜗的剧情,被237家帮扶组织点赞“真实”,却在专业影评人处碰壁。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李明指出:“我国刑释人员再犯罪率仅0.12%,电影将她们塑造成‘暴力惯犯’,是典型的污名化创作。”
更讽刺的是,冯小刚删减的30分钟恰恰是赵丽颖在流水线遭性别歧视、被克扣医保的细节戏,保留下来的却是雨中掌掴人贩子的“热搜预定镜头”——艺术向流量低头,比电影更赤裸的现实。
《向阳花》次周排片率腰斩至12%,同期上映的《银河补习班2》靠着“亲子教育”话题狂揽8.7亿。观众似乎达成共识:可以接受赵丽颖指甲缝的污泥,却受不了冯小刚骨子里的傲慢。
当影片高潮段落出现“姐妹歃血结拜关公”时,95后观众在影院笑出声:“2025年还在拍‘古惑仔式女权’,冯导该去B站补补课了。”
《向阳花》的困局恰似一面照妖镜:照见冯小刚对现实题材的误读——把女性苦难熬成狗血鸡汤,将社会矛盾简化为拳头对决;也映出赵丽颖的野望与局限——能豁出去扮丑,却拽不住崩坏的剧本。
当中国电影票房TOP10里现实题材占据六席(《孤注一掷》38亿、《我不是药神》31亿),观众要的不是苦情戏的眼泪,而是刺痛时代的银针。
或许冯小刚该学学徒弟管虎——当年《老炮儿》用胡同里的规矩对话新时代,如今《向阳花》若真想绽放,得先扒开那层包裹现实的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