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有人在杭州西湖“划船不如泡脚”,有人在南京夫子庙“看灯不如看人”,更有人在深圳梧桐山“登山堪比攀岩”。



当导航的路线变成“猪肝红”,当景区广播变成“寻人启事联播”。

在人群中被挤着前进的我们才意识到:清明踏青不是旅游,是我们对“人多”这一概念底线的再次刷新。



拥堵第一名:杭州西湖

无人机从天空拍摄的西湖景区,远远看去是一幅诗意山水画。

仔细一看,怎么路上像有虫子在爬?

再看看,原来是游客排成的长队正在缓慢前进!



无论你是2个轮子还是4个轮子,还不如靠人力驱动的两条腿。

南山路、北山路“龟速通行”,坐在大巴车里的游客只能抱怨:“步行比开车快”。



断桥、苏堤等著名景点更是被挤成“人肉马赛克”,武警不得不用警戒线引导单向通行,才能勉强维持秩序。

更有老人在雷峰塔景区“徒手”拦车,要求加一个座位把他从这里带走,简直就是“现实版人在囧途”。



数据显示,清明假期首日杭州西湖接待游客58.7万人次,三天总客流量预计突破240万人次。

游船码头摆起了“长蛇阵”,乘船排队超过1个小时,部分游客因等待过久放弃乘船,“生无可恋”地开始在湖边泡脚。



被“困”在西湖景区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西湖的水,我的泪,不是雨水是汗水。”“建议西湖改名‘人湖’,毕竟‘人山人海’才是西湖的真实写照。”



拥堵第二名:南京夫子庙

清明假期三天,南京的建康路、平江府路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为了保障通行,武警筑起“人墙”引导游客单向通行。



秦淮河最有名的画舫码头排起百米长队,游客戏称“排队两小时,游船五分钟”。

更有游客在老门东木香花展前“踮脚拍照”,结果一不小心就把手机扔进了护城河里。



游客走在夫子庙步行街里简直是“寸步难行”,武警只能采用“拉链式”放行,每10分钟放一批游客进入核心区。

老城区 “螺蛳壳里做道场”,这里道路狭窄,步行街与游船项目高度集中,夜间灯光秀加剧了人流聚集。

此外,身着汉服的游客占比超30%,他们时不时停下拍照打卡,也导致这里的 “动态拥堵”。



据统计,南京夫子庙 - 秦淮风光带清明假期首日接待游客124.8万人次,全市纳入监测的 644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46.8 万人次

躺在家里的南京市民评论道:“人是下午挤进夫子庙的,天都黑了还没挤出来。”



拥堵第三名:深圳梧桐山

随着全民登山的热潮,深圳人把踏青直接玩成“极限运动”,6条登山道全部超负荷运转。

因此,地铁8号线在这个假期“人挤人”,盐田路站高峰时段拥挤不堪,部分乘客需等3趟车才能进站。



好不容易进了景区,抬头一看才发现,凌云道、登云道等登山路线变成“人体传送带”,游客需等待半小时以上才能挪动。

凌云道坡度 70 度,游客手脚并用“攀岩”,下山的人戏称“比上山还累”。



有网友调侃:“深圳人清明三件套:爬山、堵车、发朋友圈。”

更有人在半山腰掏出手机办公,美其名曰“带薪登山”。



数据显示,清明假期首日短时客流达数万人次,#感觉有一亿人在深圳堵山#话题阅读量超 5 亿。

网友调侃道:“梧桐山的蚂蚁都在排队,有没有人考虑一下蚂蚁的感受!”

在清明假期出来旅游的打工人无奈地说:“深圳人:白天堵山,晚上堵车,主打一个‘全时段拥堵体验’。”



拥堵第四名:上海外滩

清明假期上海跨江交通压力骤增,地铁2号线、10号线限流,大量游客只能依赖地面交通。

正常工作日的上海滩已经是“打车难于上青天”,清明假期每晚19:30的外滩灯光秀更是吸引了数万游客,观景台直接被挤成“罐头盒”。



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延安东路隧道直接堵成“停车场”,跨江隧道得上了“肠梗阻”,延安东路隧道出城方向车辆排队超3公里。

司机在车里等待的时候用手机可以看完一整集《甄嬛传》。

南京路步行街出现了“摩肩接踵”真实场景,更有游客戏称“每走一步都在做‘亲密接触’社交实验”。



有网友为了避免人多决定凌晨2点再来打卡外滩,发现“大聪明们”都在夜游。

原来大家都想避开人流,结果集体变成了外滩上的“夜行动物”。



数据显示,外滩滨水区瞬时峰值3.5万人,南京路步行街瞬时峰值3.9 万人,同比增长 8.8%。

网友神评:“黄浦江里的鱼估计都没有岸上的人多。”



拥堵第五名:重庆洪崖洞

千厮门大桥直接变身“人体拉链”,游客在桥上摆出“金鸡独立”姿势拍照,交警在桥下表演“凌波微步”疏导车流。



抬头望向洪崖洞的11层吊脚楼,每层都在上演“密室逃脱”:前有游客举着自拍杆挡路,后有导游拿着扩音器喊号。

有网友吐槽:“洪崖洞的灯光秀,照的不是建筑,是人头。”



据统计,洪崖洞景区11时至23时持续拥堵,周边道路通行速度降至10公里/小时以下。

游客们在网红景点“报复性打卡”,扎堆拍摄“千与千寻同款”,抖音 #洪崖洞夜景# 话题播放量超 10 亿。



此外,地形魔幻也是导致拥堵的原因之一,洪崖洞位于悬崖边,进出只有一条新华路,车辆爬坡时“油门踩到底,不如行人跑得快”。

坐在网约车上的游客感叹道:“重庆司机太难了,既要防导航失灵,又要防游客突然从桥洞里钻出来。”



结语

清明假期,我们用拥堵丈量山河,用排队感受文明。

从西湖的“人肉马赛克”到洪崖洞的“人体立交桥”,每个景区都是一部“人类行为艺术片”。

或许,真正的旅行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你在哪个景区留下了“到此一堵”的足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