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花海翻涌成粉色浪潮
白马藏族的歌声在山谷回荡
非遗技艺钻进餐桌与指尖
清明节小长假
各方游客涌入绵阳
品味“传统文化与春日潮玩”的跨界盛宴
文旅市场热度堪比节节攀升的春日气温——燃!
绵阳市文广旅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清明假日(4月4日至6日),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76.2428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27.95%;实现门票收入725.8542万元,较2024年同比增长41.67%;今年以来文旅惠民促消费系列政策的实施,引导部分倾向于到开放式景区游览观光的游客向收费式景区体验打卡,推动A级景区门票收入同比增长高于游客量同比增长。江油方特主题乐园接待游客5.0316万人次,门票收入590万元,营业收入1030万元。
从辛夷花海到茶园采摘,尽享山野间的“春日限定”
成都来的摄影爱好者王先生扛着“长枪短炮”,在江油吴家后山的粉色花海里激动得直搓手。清明假期,正值吴家后山辛夷花盛放期,万亩花海像打翻的胭脂盒,把山头染成了粉红仙境。王先生的无人机掠过花海,朋友圈九宫格立马收获无数点赞。
与之毗邻的北川药王谷和九皇山,清明节前拉开帷幕的第十六届辛夷花生态旅游消费季持续火爆,景区把“赏花经济”玩出新高度:游客不仅能跟着羌族姑娘学编花环,还能用新鲜花瓣制作香囊。当地村民笑得合不拢嘴:“卖烤土豆一天能赚平时一礼拜的钱!”
平武清漪江畔,亲子采茶成了茶山上的移动风景线。孩子们戴着草帽,小心翼翼地将嫩芽放进竹篓。茶农赵大姐在一旁笑道:“城里娃刚开始连茶树枝都不敢碰,现在抢着要当‘采茶冠军’。”而山下民宿院坝里,炒茶师傅的双手在200℃铁锅中翻飞,茶香裹着热气扑面而来,引得游客纷纷扫码下单:“现场看的制作过程,喝起来肯定更香!”
从花朝节到李白祭,玩转古今穿越
“快看!花神巡游来了!”4月5日上午,三台潼川古城的石板路上,十二位身着传统服饰的“花神”手持桃枝翩然而过,引得游客举着手机一路小跑跟拍。这场首届花朝节把唐宋风雅搬进现实。姑娘们簪花斗艳,孩童在投壶摊位前急得跺脚,茶摊老板现场表演宋代点茶绝活,白沫绘出的辛夷花图案让遂宁游客代小林惊呼:“这哪是喝茶,分明是艺术品!”
与此同时,方特东方神画的“花朝探春节”正上演着现代版“春日限定狂欢”。园区内十二花神惊艳亮相,他们分别对应着不同月份的花卉,身着的汉服皆根据所代表花卉的特质量身定制。花神们身姿绰约,面带微笑,优雅地穿梭于古色古香的城墙砖瓦之间,与游客们热情互动。游客们纷纷围拢过来,或合影留念,或与花神互动,感受着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的气息,仿若瞬间穿越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国风世界。
4月4日,江油青莲镇名贤祠,一场穿越千年的“李白粉丝见面会”正在上演。清晨薄雾中,百名学子身着唐装齐诵《蜀道难》,声浪惊飞檐角铜铃。祭祀台上,一尊以辛夷花枝编成的“花冠”敬献诗仙,引得游客争相合影。00后汉服博主“唐小鲤”现场直播挥毫,在洒金宣纸上写下“明月清风皆入酒”,墨迹未干便被游客高价拍下。
同一天,在平武县木座藏族乡,白马木座清明歌会点燃了古老村寨的春日激情。头戴羽毛毡帽、腰系五彩织带的藏族姑娘小伙,手挽手跳起“曹盖舞”,皮鼓声震得山谷回响,游客被热情拉进队伍,脚步虽凌乱却笑声震天。75岁的非遗传承人尼玛措,坐在火塘边教游客用羊毛线绣羊角花。
从博物馆古风体验到两弹城前敬英雄,文旅混搭风“出圈”
这个清明,梓潼两弹城的红色旅游火到需要限流——家长们带着孩子摸一摸邓稼先故居的老书桌,在邓稼先铜像前鞠躬献花。来自陕西的自驾游客高先生在邓稼先旧居前给女儿讲解墙上计算公式的模样被拍成短视频,意外收获2万点赞。
另一边,绵阳市博物馆直接变身大型穿越现场。大人小孩选择假期走进博物馆,隔着展柜与文物千年对话,通过各种体验活动享受文化的浸润。清明假期,绵阳市博物馆推出了“万物清明风俗共赏”活动,让游客参与古风文创产品制作。带着孩子来玩的朱女士说:“娃本来吵着要去游乐场,结果在这儿手作古风艺术品,老母亲很欣慰。”
据绵阳博物馆工作人员透露:“清明假期三天,博物馆的体验活动线上预约早就满员了。观展的游客络绎不绝,是平时的好几倍。”
同时,以非遗项目“进酒店”“上餐桌”“共体验”的形式开展的“非遗赏春·清明雅集”活动,可以通过味觉、视觉与体验的多维互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吸引众多住店游客及本地市民驻足参与。
这个清明小长假
绵阳用
辛夷花的绚烂
茶园炒茶的烟火气
博物馆的穿越感
和两弹城的热血
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赏花经济带动农户增收
红色旅游激活爱国情怀
古风体验让文物“活”了起来
(来源:涪江观察 记者 李春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