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午,在海关监管验放下,首批进口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顺利通关,这意味着该口岸又增添了一项重要功能,鲜活水产可经该口岸进口,有利于推动大桥口岸进口品类结构多元化。


当日上午,珠海市举办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启用暨首批业务通关仪式,珠海市市长吴泽桐、拱北海关关长詹少彤等领导出席活动,为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揭牌。


6辆货车并排停靠在大桥口岸指定监管场地,车上满载来自澳大利亚、缅甸、越南等国家的优质水产品,其中,有经香港转运的冰鲜水产品,也有经澳门转运的食用水生动物,涵盖冰鲜鲥鱼、活天鹅龙虾等多个品种。


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关员按照指令要求进行现场检查,对照检验检疫证书信息进行逐项核对,确保货证相符,对该批货物进行检验检疫。随后该批鲜活水产办结海关全部通关手续。上午11时,通关仪式圆满完成,大桥口岸指定监管场地首批鲜活水产顺利进口。

“以往珠江西岸地区没有能够进口鲜活食品的指定口岸,从其他口岸进口鲜活食品物流成本高,还会因为路程问题影响产品品质。”场地建设方珠海市汇畅交通投资有限公司钟文洋表示,“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指定监管场地投入运营后,将大幅节约企业物流成本,我们也将持续做好场地运营管理工作,推动更多优质鲜活食品经大桥口岸直通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市场。”

在海关总署相关司局指导下,拱北海关主动作为,联合珠海市商务局、香港海关等单位成立工作专班,协同推进“空陆鲜活食品专属快线”建设,重点围绕大桥口岸指定监管场地标准化建设、通关便利化改革及物流配套服务等事项进行磋商合作,进一步推动鲜活食品依托大桥“一桥连三地”优势更好输入内地。

自港珠澳大桥2018年开通以来,拱北海关坚决落实“用好管好大桥”重要指示,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大桥物流快进快出、大进大出、优进优出、智进智出,大桥外贸新业态发展迅猛,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容,至去年年底,大桥口岸进出口总值累计已突破1万亿元。海关推进“大桥经贸新通道”加快建设,促进大桥口岸通行货物种类更加丰富,在出口方面,2023年7月,大桥口岸已开放包括冰鲜冷冻肉类等在内的全品类内地鲜活食品供应香港。

业界分析,借力港澳空港密集航线网络,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境外鲜活水产、时令水果等生鲜品类经大桥口岸进口,有利推动大桥口岸进口品类结构多元化。“大桥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正式投入运营,意味着大桥口岸又增添了一项重要功能。首批经大桥口岸进口鲜活水产顺利通关,标志着‘空陆鲜活食品专属快线’计划的落地,通过‘空港集货+大桥快运’模式,赋能大湾区国际物流枢纽建设,为跨境生鲜供应链提质增效提供战略支点。”港珠澳大桥海关副关长刘澍介绍。

供稿/大桥海关

协审/综合处、动植检处、食安处、监管处

监制/孙海波

文/陈绮汐

图/孙锋

编辑/俞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