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拥军45年
一家5个子女4人参军
大儿子牺牲后
她又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送到部队
“国家需要你们,勇敢地去保卫我们的祖国。”
平凡的她
有着非凡的勇气
和视军若亲的大爱——
“以前上学时,学校经常组织到烈士陵园接受红色教育。那时听唐奶奶讲述自己一家5个孩子4个从军的故事很震撼。我和她家是街坊邻居,受她爱国拥军精神感召,我也参军入伍了。”目前正在部队服役的周午寒阳说。
他家住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
汪家台社区
2024年9月以大学毕业生身份入伍
周午寒阳提到的“唐奶奶”全名唐贤美,今年81岁,应城市汤池镇大陈村人,现居住在汪家台社区。
唐贤美轻轻擦拭摆满老照片的相框。
她有陈新华、陈安华、陈碧华3个儿子和陈琼华、陈秀华2个女儿,一家5个子女,4人参军,其中陈新华是让人肃然起敬的烈士。45年坚守爱国拥军不改,她也成为了人们眼中“最可爱的人”。
“孩子是为国牺牲的,牺牲得光荣”
进入应城汤池温泉景区
有几幢被绿树环绕的红瓦平房
这里是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
展厅里
陈新华烈士的英雄事迹让人肃然起敬
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在汤池训练班旧址建成,抗日烽火中,这里被誉为湖北“小延安”。从小听着母亲讲述红色故事长大的陈新华,追寻着先烈足迹,自己也成了他人追寻的英雄。
1980年
唐贤美响应国家号召,鼓励16岁的陈新华报名参军,少年陈新华坐上南下的火车,奔赴云南边境。他先被分配到新兵连,后到侦察连做通信工作。
云南边境一带地形复杂,侦察敌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侦察兵就像部队的“眼睛”“耳朵”,为指挥员准确指挥提供信息支持。
为了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兵,陈新华训练刻苦、成绩优秀,在队列、军纪等共同训练科目及运动射击、夜间射击等专业科目上成绩名列前茅,受连队嘉奖七次。
1984年7月
他赴昆明军区某侦察大队一连参加“两山”作战,任副班长,9月火线入党。
1984年
在边境战争中,陈新华四次参加战斗,英勇顽强,出色完成任务。
同年12月4日,陈新华主动报名去云南省麻栗坡县普弄边境执行潜伏侦察任务,当晚山林间寒气弥漫,寒风从领口、裤脚直往身上窜。
晚上7点,一阵急骤的枪声划破了夜空的寂静。侦察分队与敌军遭遇。
“副班长负伤了。”一起入伍的同乡战友肖飞发现陈新华倒在地上,右小腿中弹,鲜血浸透了两层裤腿,却继续举枪还击,掩护战友撤退。
“连长,我不能连累你们,你开枪把我打死算了,你们快走吧。”被强行抱到肖飞背上的陈新华挣扎着,向连长陈顺国喊道:“快放下我,快放下我。”
肖飞回忆说,那晚他背着陈新华,沿着陡峭山坡,在荆棘、茅草中踏开一条“路”,一路狂奔近4个小时,从11号界碑附近回到祖国。
接应组、军医都到了,此时陈新华的脸一点血色都没有。他用微弱的声音说:“连长,我、我不行了,你们、你们要……”话没说完,终因失血过多,这颗年仅20岁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1985年的新年刚过
唐贤美和老伴陈望德收到了
令人心碎的消息
陈新华所在连队
将其骨灰送到了大陈村
为其举办了追悼会
并慰问唐贤美和陈望德
“那段时间,我经常以泪洗面,无法接受我永远失去了儿子,但孩子是为国牺牲的,牺牲得光荣!”唐贤美眼中再次泛出泪花,双手不停地擦拭着,尝试深呼吸来让自己恢复平静。
1985年
陈新华因作战英勇被昆明军区追记一等功。同年,被评定为烈士。
“孩子,国家需要你们”
陈新华的追悼会结束后
地方政府和部队人员问唐贤美
有什么困难和需求
和老伴商量后,她坚定地说:“我的儿子已经牺牲了,我没什么别的需求,就是希望能够将我的女儿也送到部队去,完成他哥哥的遗志,为保卫祖国尽一份力。”
在大儿子牺牲一个月后,女儿陈琼华也准备跟随连队返回云南,继续保家卫国。
陈琼华离家前,唐贤美非常不舍。她忍住泪水,颤抖着手为孩子整理军装,抚平每一个褶皱。
她说:“你哥哥是英雄,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献出了生命,国家需要你们,要以他为榜样,勇敢地去保卫我们的祖国。”
1985年6月
陈琼华同样坐上南下的列车,来到陈新华生前所在部队,成为一名通信兵。部队为她举办了授枪仪式,将陈新华的枪械交到她手里。
陈琼华每两个月就会给家里写一封信,询问父母身体情况,关心弟弟、妹妹成长,讲述在部队的生活。她在信里常提到“我在部队很好”“哥哥的战友们很关心照顾我”。
唐贤美和陈望德也常给女儿写信,关心女儿生活工作,并鼓励其他战士积极战斗、保家卫国。回信内容登上了昆明军区某侦察大队战地报纸。
日常生活中,唐贤美经常讲述陈新华的英勇事迹,教育孩子们要拥军爱国。在她的教育影响下,1991年和1993年,陈碧华与陈秀华分别入伍,到河南、云南服役。
陈新华的精神,就像一颗种子
在家族成员的心中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
陈琼华在部队立过三等功
退役后
她和弟弟妹妹们
分别在国企和民政部门一线工作过
“我们始终继承哥哥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完成好每一次任务。”陈琼华说,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哥哥的精神,回报国家和社会对他们这个英雄家庭的关怀。
“要像陈新华一样,励志报效国家”
2025年4月2日
又是一年清明祭英烈
在应城市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
清风吹拂树叶沙沙作响
陈新华烈士墓碑前
党员干部、中小学生
满怀敬意一一走过
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
“这是我的儿子陈新华,他在家时爱学习、爱劳动。去了部队以后,每天刻苦训练,时刻盼着练好侦察本领保卫祖国,希望大家能像陈新华一样,做励志报效国家的栋梁。”唐贤美缓缓走到儿子墓碑前,向中小学生讲述儿子的事迹,眼神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思念和不舍。
“唐奶奶,陈新华烈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像他一样保卫祖国。”现场学生们立志。
应城市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黄志军介绍,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经常去看望唐贤美。每年的清明祭英烈、烈士纪念日,都会邀请唐贤美到活动现场,向机关干部、中小学生、社会公众宣讲陈新华烈士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把拥军的事一直做下去。”唐贤美表示。
唐贤美一直将失去儿子的悲痛和伤心压在心底,坚强而乐观地生活着。她还组织村里的妇女做鞋垫,送给儿子的战友们,那些密密麻麻的针脚,就像是对战士们平安归来的祝福。
在大陈村
唐贤美视军若亲的质朴感情
和45年如一日的拥军事迹感动了许多人
村里的年轻人以她的孩子为榜样
纷纷踊跃报名参军
“他们两人都很有担当,孩子们不畏艰险保家卫国,换来了更多人和平安康。”村民李国梁说,他年轻时曾是村里民兵连长,当年正是他把陈新华送到部队的,十分钦佩唐贤美夫妻送儿子参军的决定。
说到唐贤美和陈望德,今年78岁的村民陈红斌竖起大拇指:“我仍然记得陈新华追悼会时,他们强忍泪水说着孩子保家卫国的光荣。”
受此精神感召,陈红斌的儿子陈兴武也报名参军。
2012年4月
老伴陈望德去世。因为带孙子,唐贤美搬到汪家台社区居住。陈新华牺牲后,肖飞不忘战友深情,把唐贤美当作母亲一样孝顺。
唐贤美与肖飞亲切地坐在一起摘菜。
“有肖飞在,我就感觉新华还在身边。”唐贤美拉着肖飞的手说。暖阳洒在她的脸上,温和而慈祥。
汪家台一路64号,“光荣之家”的牌匾格外醒目。唐贤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种平凡而伟大的爱国情怀,激励更多人前行。
来源:孝感日报 全媒体记者董晓芳 黄佐君 特约记者姚立 视频/周洋
制作:周洋
校对:徐文
责编:杨涛
终审:朱霞
出品:孝感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