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网普通话说的最正宗的小老外,也是因为英语成绩最差被全网嘲笑的俄罗斯人。
他的父母都是俄罗斯人,爸爸是新华社记者,精通5国语言,妈妈毕业圣彼得堡,从事英文翻译专业,然而,就是如此优秀的一对父母,生下一对卧龙凤雏。
儿子英语考试28分,听不懂俄罗斯语,女儿更是不会说母语,就连基本的弹舌也不会,果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因他们一出生就在中国。
像维多利亚夫妇在中国已经生活15年的俄罗斯人,并不少见,自从2023年10月,中俄两国恢复互免签证的团体旅游业务,使得俄罗斯人更容易来到中国旅游和定居。
再加上,卢布贬值,物价飞涨,工作难找… … 俄罗斯人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从而促使一些人离开俄罗斯,带到中国寻找更好的发展。
这股“向东看”的风潮是怎么出现的?它背后有哪些更深层的原因呢?
多重危机下的“推力”
俄罗斯人选择离开家乡的原因很多,经济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
近年来,国际制裁和地缘政治冲突,特别是俄乌冲突,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
卢布价值降低、物价上涨、找工作变得更难,这些问题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人们对未来的生活感到担忧,这是推动他们离开的重要原因。
简而言之,经济不景气让俄罗斯民众感到生活压力巨大,看不到希望,从而选择离开。
很多俄罗斯人现在挺愁的,担心国家经济以后会怎么样,觉得现在经济不够稳当,也没啥让人觉得有奔头的未来。
特别是远东地区,发展比较慢,路啊、房子啊这些基础设施也比较差,和发展得特别好的中国东北和沿海城市一比,差距就更明显了。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家就更想过上好日子,所以搬到中国去成了不少人的考虑。
俄罗斯不仅面临经济问题,人口状况也十分严峻。
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少,已经跌到了近25年来的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去世的人却很多,使得俄罗斯人口每年自然减少大约85万人,这导致了严重的人口流失。
人口结构不平衡,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社会保障压力越来越大,这给俄罗斯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现在的俄罗斯年轻人觉得养孩子太费钱了,而且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太清楚,所以很多都不想生孩子。
俄乌冲突让大家更加担心未来的日子会不好过,感觉没啥安全感,这也让本来就不好的人口问题更严重了。
因为担忧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俄罗斯,这导致国家人才流失的情况更加恶化了,对国家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发展机遇的“拉力”
俄罗斯国内面临不少困难,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一片繁荣景象,这给俄罗斯人带来了新的机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们。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巨大,创业环境也相对宽松,对于想摆脱困境、寻找发展机会的俄罗斯人来说,中国市场充满诱惑。
中俄贸易额不断增加,熟悉两国语言和文化的俄罗斯人,在经贸领域拥有别人不具备的优势,更容易获得成功。
他们能够更顺畅地交流和合作,搭建起连接中俄两国市场的桥梁,促进彼此的贸易往来。
中国对高水平外国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吸引了不少俄罗斯的工程师、教师、医生等专业人士前来发展。
这些专业人士在中国能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薪资待遇,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职业目标。他们在中国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中国对俄罗斯人来说,越来越有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居住成本相对较低,而且生活非常方便。
俄罗斯一些大城市生活费很高,相比之下,中国一些城市的生活压力要小很多。
即使不是大城市,中国的基础设施也相当完善,公共交通便捷,网络速度快,移动支付也很普及,这些都让俄罗斯人觉得生活很省心。
另外,中国的医疗服务也比较方便,价格也比较合理,比如,黑河的牙科服务在俄罗斯很有名,很多俄罗斯人专门跑到中国来看牙。
不仅如此,中国健全的养老服务和相对较低的医疗、生活开销,也让一些俄罗斯老人选择来这里养老。
他们可以在南方气候好的城市过上舒心的退休日子,而且不用太担心看病贵和生活压力大,这样的环境对他们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
俄罗斯人在华的迁徙图景
很多俄罗斯人选择来中国生活,但他们的选择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
比起边境城市,他们更喜欢去经济发达、工作机会多的大城市。
上海因为非常国际化,氛围开放,文化也很多样,吸引了很多从事金融、贸易、教育等行业的俄罗斯人。
北京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已经有了成熟的俄罗斯人社区,生活也很方便。
很多俄罗斯人觉得在这里定居更有归属感,更容易适应中国的生活。
除了北京和上海,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地也有不少俄罗斯人生活,他们从事的职业多种多样,有些做生意,把俄罗斯的商品带到中国,有些当老师,传授俄语和俄罗斯文化。
还有一些俄罗斯人选择自己创业,他们在不同的行业里努力打拼,希望能在中国闯出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们的到来,也为这些城市增添了多元化的色彩。
黑河早市在短视频平台很火,被大家看作是“跨国食堂”,但这种火爆更多是网络炒作带来的,并不代表有很多俄罗斯人真的涌入中国。
黑河早市确实能看到中俄双语招牌,摊主也能用简单的俄语交流,这些展现了中俄民间交流的热情和活力。
但实际上,对很多俄罗斯人来说,黑河只是个临时停留的地方或者中转站,不是他们长期居住的目的地。他们在黑河短暂停留,办一些事,比如买东西、看病等等,之后就会去其他城市发展。
他们其实更想去北京、上海那样的繁华大都市,那里机会更多,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或者,他们向往海南那样的旅游胜地,享受宜人的气候和美丽的风景,彻底放松身心,真正的目的地并非此处,而是那些更具吸引力的地方。
北京上海充满机遇,海南则提供了一个逃离喧嚣的港湾。
避免过度解读,正视自身挑战
俄罗斯人来中国生活确实引起了一些关注,但我们需要冷静分析,不要轻信网络上夸大的说法,实际上,选择来中国的俄罗斯人只占他们国家人口很小的一部分,绝对人数并不算多。
我们也不能指望俄罗斯人大量涌入就能让东北经济快速发展,事实上,他们更喜欢去经济发达、工作机会多的沿海城市生活。
所以,看待这个问题,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不要把个别现象当成普遍情况,也不要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
虽然东北地区紧挨着俄罗斯,但因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等方面可能不够有优势,所以对俄罗斯人来说,吸引力不太大。
简单来说,东北的经济发展水平暂时还不具备足够的优势,因此,相比其他地区,它对俄罗斯人的吸引力相对较弱。想要吸引更多人,可能需要在经济发展上多下功夫。
这也导致了东北地区在吸引俄罗斯居民前来工作、生活等方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中国在移民方面要求比较严格,俄罗斯人想长期住在中国并不容易。
想拿到中国的绿卡,也就是永久居留权,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比如学历要高、技术要强、收入要多。
大部分俄罗斯人来中国都是办工作签证或者短期居留证,真正能拿到中国绿卡的并不多。
更重要的是,中国自己也面临着人口变老、生孩子变少的问题,所以在移民政策上会更加谨慎。
虽然有俄罗斯人选择来中国生活,但这并不能解决中国自身面临的人口问题。
我们不能忽略中国人口结构中存在的挑战,例如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等问题。
解决自身人口问题才是当务之急,这关系到中国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们需要全面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这些挑战。
这股“向东看”的趋势,未来会怎样?它只是短暂的流行,还是会继续壮大?
参考资料